龙战长空 第一二三八章 闪耀的刀锋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ra”并加关注,给《龙战长空》更多支持!
两架F-14A+/D,考虑到防空作战的复杂性,每一架“雄猫”都只挂载四枚AIM-54C,外加两枚“麻雀”M、两枚“响尾蛇”,显然不足以拦截成群结队的“逆火”轰炸机,而是作为一种警戒力量而存在,一方面配合“鹰眼”侦测并消灭俄国侦察机,另一方面充当舰队早期预警平台,一旦确认“逆火”机队从某个方向突破,就立即发出警讯,召唤内层防空圈的大批战斗机赶来拦截。
一架又一架,引擎咆哮、尾焰喷吐的F-14战机先后弹射升空,利用副油箱中的燃油加速、爬升,尽快赶往前一批次战机巡曳的空域,为此不惜开加力进入超音速飞行。
三百五十公里的空中防御圈无-错- .. 半径,对“逆火”挂载的重型空舰导弹来说还略显不足,这些轰炸机投射的AS-4、AS-6等大家伙,高弹道射程甚至可以超过六百公里;但是现在,合众国一方却只能做到这种程度,哪怕三艘重型航空母舰的庞大编队,战斗机的放飞能力也已到达极限,进一步扩张防空圈,只能稀释兵力,并不利于抗击俄国人的饱和攻击。
一南一北,两艘重型航母上满是忙碌景象,相比之下位于编队核心的“西奥多*罗斯福”号就轻松得多,虽然也在持续放飞、回收,却还保存相当数量战机作为战役预备队。
这一分工。来自舰队指挥官威廉*普拉特。其实也是一种挺无奈的选择。
CVN-71“西奥多*罗斯福”。和其他两艘参战航母一样,舰上搭载了四个战斗机/战斗攻击机中队,不过这几天来,一般只会出动五成左右战机,这主要还是受到了蒸汽弹射机构运作不良的影响。
高温高压工作条件的蒸汽弹射器,平常很少出故障,可一旦有毛病就很难在海上处理,之前匆忙赶赴战场、没时间做彻底检修。CVN-71只能带病出击,现在对外严格保密、舰上却几乎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就是,“西奥多*罗斯福”号的弹射出动能力受限,大概只有同级舰“乔治*华盛顿”号的一半。
对这一问题,美国人也没有束手无策,普拉特中将的方案,是将“罗斯福”号作为战役预备力量、同时支撑战斗群内层防空圈。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可以在战斗爆发前多弹射、多回收,维持一定数量战机滞空,同时出动KA-6D加油机频繁进行空中加油作业。这样,哪怕需要出动一大批战机迎敌。也能直接从空中调遣力量。
凌晨五时许,在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随着一架架战机呼啸升空,盘旋编队向西进军,美国人的空中攻势终于拉开大幕。
一场镰刀铁锤与北极星的较量,眼见即将到来,战场上的主角之一也悄然现身。
勘察加半岛以南海域,红海军海空战斗群西北方向的繁星苍穹下,驮载苏霍伊战机的An-124B正在两千七百米高度巡航,四台D-18T引擎平稳出力,推动庞大的巨鸟在夜空中穿行。
细细看去,就在这一大片茫茫黑夜里,机身顶部的暗淡灯光照射下,“鲁斯兰”中央翼盒后段的某处凸起上,液压装置驱动舱盖向前开启,迎着扫掠机身的高速气流,一名身着臃肿飞行服、白色头盔还挺显眼的飞行员紧握舱壁外侧扶手,另一手紧紧抓住战机座舱边缘,向狂风肆虐中的座机艰难挪动。…
从一架飞行中的运输机舱离开,攀爬到另一架背负其上的战机座舱里,周围又全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
自从液压舱盖开启之后,耳边就全是一片狂风呼啸的呜呜作响,好在这时候“鲁斯兰”的飞行高度在三千米以下,至少他还不需要考虑低气压的问题,在空气稠密的低空,运输机的飞行速度也进一步降低,迎面而来的气流还不算十分猛烈,感觉上,就和时速三百多公里的敞篷跑车体验差不多。
刚刚和战友们告别,攀爬上白色二十号,算是龙云战斗征程的第一个挑战。
从机舱里爬到“鲁斯兰”机身顶部,眼前的苏霍伊战机舱盖侧开,龙云感觉自己就像一名潜艇兵,在十几级台风中出舱执行任务;转眼四顾,周围除了几盏临时加装的照明灯,前后左右就全都是一片黑暗,看起来还真像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海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