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云隐录 第一百九十六章 王田私属令
更新:11-28 17:21 作者:天涯逢缘 分类:其他小说
在周朝时期,所谓的国有土地所有制实际上是一种封君所有制。
这种制度下,周天子将土地授予诸侯,诸侯再进一步将土地分配给大夫,最终由农民进行耕种。
除了耕种自己的土地外,农民还需要额外耕种一块公田,其所有产出均归封君所有。
这种制度设计在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层级分明的土地管理体系。
其中,“井田制”作为一种理想的土地分配模式,当时被被载入《孟子》与《周礼》等经典之中。
这一制度设想将土地划分为规整的九百亩正方形区块,并通过“井”字形的划分方式,将每块土地细分为九等份。
其中,周边的八块土地分配给八户人家耕种,而中间的一块则作为公田,其收成归封君所有。
然而,“井田制”在实际操作中却显得不切实际。
首先,要找到完全符合这种规格的正方形土地就相当困难。
其次,即使在土地分配之初能够做到公平合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变化,如何调整土地的再分配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例如,当某户人家劳动力不足时,他们可能无法耕种全部的土地。
而当另一户人家人口增多时,他们又会面临土地不足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棘手难题。
尽管“井田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局限性,但王莽却对其充满了迷信和执着,
他坚信圣贤们的经典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不然自己也不能靠着这些儒家经典坐上皇帝宝座。
因此,他决心将这一理想化的土地制度付诸实践。
王莽目的也很明确:
一方面,他希望通过重新收回土地的控制权,来削弱日益膨胀的豪族势力。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禁止人口买卖来解决豪族所依赖的人口红利问题。
然而,王莽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并非所有的改革都能够顺利推行并取得成功。
他对豪族所采取的强硬措施很快就引发了强烈的反弹和抵抗。
眼睁睁地看着问题已然滋生,地方势力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此刻再想让豪族们主动放弃所得,简直就像是痴人说梦。
王莽忘了,他能登上这至高无上的宝座,并不仅仅是因为儒生集团为他摇旗呐喊。
那些儒生,说到底也只是些小角色。
王莽得以执政的真正根基,其实在于那些广大豪族的鼎力支持。
他们寄望于王莽,期待他上台后能实现一种利益的互换。
之所以支持王莽,也是因为感觉王莽识时务,总能变着花样给他们封侯赐爵,带来无尽利益。
王莽作为全国最大的豪族,也理应为他们发声。
而王莽在摄政时期的表现确实出色,这也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望。
这些年,他慷慨地封赐了豪族们无数的官位和爵位,让豪族们尽享荣华富贵。
然而,豪族们却未曾料到,王莽在得势之后,竟然会翻脸不认人。
王莽确实没有忘记他们,但却是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那就是挥舞着大刀,向他们头顶砍去。
当年王莽慷慨解囊,花的都是老刘家的钱财,自然不心疼。
可如今角色一转,轮到拿自己的家当来送礼,王莽可就没那么大方了。
说到底,私有的力量是无穷的,这都是由人性所决定。
土地兼并导致的板结化问题,固然可以作为一个整治的方向去努力,尝试逐步将其碎化。
但从本质上深究,这种社会现象一旦出现,基本上就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