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中华 第339章 “一五”汇总(下)
“一五计划”中,教育发展也是重中之重,教育发展所用到的资金更是全部来自于皇家,可见颜学义对教育的重视。
“全面扫盲教育,普及基础教育,深入素质教育”,这三个教育计划指明帝国发展教育的方向。
在这五年时间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开始认字,不要求出口成章,起码也得大概看懂报纸上的一些内容,也要学会简单的数学知识,到“一五计划”结束,中华帝国的文盲率下降到百分之十五以下,剩下不识字的人,多是孩童和老人,还有小部分打死都不愿意学习的人。
读书可以明智!
让帝国全体国民都认识字,可以使得他们不被野心家有几句话诱导而利用,做出妨碍国家秩序的事情,国民都认识字了,知道的东西就会更多,增加他们的见识,更有利于凝聚“国家之心”、“民族之心”,在遇到天灾人难的时候,能够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渡过一切灾难。
大多数成年人因为各种因素影响,他们能够简单认识字就不错了,要想让其再进一步学习下去非常困难,要想让帝国涌现出更多的人才,只能从孩童下手,尽可能的还全部的孩童学习更多的知识,优秀者继续进行深入素质教育,平凡者进入社会,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五年时间里,小学基础教育已经普及到帝国的所有城镇,甚至部分地区,人口比较多的村庄也出现了小学,六岁到十五岁的孩童和少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小学教育时间只有三年,学习优秀者可以进入中学读书,学习一般者,可以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技术。
小学教育还可以普及,中学教育就麻烦很多了,目前帝国只能在全国的市级别中建立中学,少部分地区,在县里建立中学,在兴华五年,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中学才刚刚招生。
受中学数量限制,能从小学升入中学的人终究是少数,在校中学生人数不到在校小学生人数的百分之一,这意味着每年小学毕业生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够升入中学,颜学义的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无数少年奋发读书,他们都想进入中学学习更多的只是,但是名额有限,只有少数人能够升入中学。
没办法,帝国成立的时间太短,底蕴太小,没有那么多中级人才,中学数量受限于中级人才数量,基本上新建立中学的老师都是之前才刚刚毕业的中学生,从中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只在短短时间内完成,也只有在帝国成立初期,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中学数量如此少,那中华帝国的大学数量更加稀少,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五所大学,分别是龙城帝国大学、源河帝国大学、蓉城帝国大学、申城帝国大学、天津帝国大学,五所大学为帝国培养出一批批高级人才,在一定意义上加快推动帝国发展速度。
帝国教育资源短缺,医疗资源同样短缺。
人常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这简直就是一句放屁话,若是有可能,谁会想要自己或者亲人病死?
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解决底层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简单的小病,看看赤脚医生手册就会治了,不需要花多少钱,甚至直接就可以上山采点草药治好,赤脚医生手册为帝国国民身体健康做出重大贡献。
但是赤脚医生手册只能治小病,大病根本治不了,农村也没有一个治疗条件,想要治疗患大病的人只能去正规医院。
中华帝国有医院存在,在“一五计划”未开始前,四汌省拥有源河医院、蓉城医院、山城医院三家大型医院,在“一五计划”结束后,基本上帝国各个省级城市都有一家医院,帝国境内医院的数量已经超过三十家,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重视,除了源河医院、蓉城医院、山城医院三家医院外,其他新建立的医院都是以传统医学为主,现代医学很少。
传统医学就是中医,而现代医学则是西医,不过在中华帝国,没有中医和西医这样的称呼,只有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
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各有优缺点,传统医学以食疗为主,速度慢,但不伤身体,没副作用,比较根本治疗,而现代医学的药品服用方便,疗效速度快,但有副作用、伤身体。
中华民族原本就以传统医学为主,现代医学从业人员少的可怜,但是现代医学有时候的作用不小,也不能完全抛弃不用,目前帝国境内的现代医学从业人员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