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春秋 第一百五十章 轮番坐庄
更新:12-04 23:20 作者:蜜茶微凉 分类:军事小说
晋文公时期设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一笔阁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说六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政大事。
公元前541年,担任晋国正卿的赵武去世,韩氏宗主韩起继之为中军元帅,执政晋国。
韩起为臣低调,在他出仕为卿时礼让赵武,辅赵武佐上军,因此赵韩两家的关系极为亲密。他自上位以来,始终在平衡六卿之间的利益,对晋国的霸业漠不甚关心,他从中获利良多,使得韩氏得到极大的发展。
韩起执政二十七载后让位于魏舒,魏舒执政期间展尽才华。
山戎部落进犯中原,魏舒与荀吴率晋军进攻无终(山戎国名),同戎狄步兵遭遇于大原。
太行山区山峦重叠,道路崎岖,地形险狭,魏舒感到戎狄是步兵,己方是兵车,在山地作战,兵车机动困难,难以取胜。于是出谋“毁车为行”,把兵车改造为步兵,改车战为步战。荀吴的宠臣不肯舍车就步,魏舒当场把他斩首示众。
擅长步战的戎狄军队,耻笑晋军的失常之举。魏舒利用敌军的骄傲和麻痹,乘对方尚未到阵,便挥军出其不意地冲向敌人,大败敌兵,取得了胜利。此役宣告数百年的车战历史结束,步战成为战争史上主导方式。
赵氏家族在老正卿赵武去世以及韩、魏两家相继执政期间经历了狂风骤雨般的更迭。
赵武的儿子赵成继任赵氏宗主,可他不幸早亡,使得其子赵鞅不得不提前进入风起云涌、杀机四伏的晋国政坛为六卿之末——下军佐。
赵鞅在韩起、魏舒等人的协助之下步入政坛,辅助荀跞,佐下军,始入六卿。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干,打着“尊王”的旗号主持“黄父之会”,将王子朝之党基本肃清出王畿之地。
在他官拜上军将时,魏舒猝死于宁,范氏家族的士鞅上位执政。
赵鞅当年年少气盛初出茅庐吃过士鞅的大亏。那是在魏舒执政的第二年,士鞅与荀寅密谋,带着赵鞅至汝滨修筑城池,收缴民间铁器,准备上缴给国家。
这时候荀寅声称是奉了正卿魏舒之命,将所搜集的镔铁四百八十斤熔化,熔铸成鼎,将当年范宣子(士鞅父亲)时代所制定的法度立于鼎上。这件事尚未完成时就遭到了士大夫们的强烈声讨,这是对周礼的一次巨大挑战、颠覆甚至是践踏。
士鞅是实际操控者,荀寅是执行者,而赵鞅只是个背锅的傻小子,世人感慨道“范氏、中行氏就快灭亡了吧!荀寅作为下军将,却违背执政之命,擅自制作刑器,还拿它作为国法,这是矫命!范鞅,篡改国法,在国内必然走向穷途末路。赵氏大概要受牵连,因为赵鞅也参与了,可他是被逼的,但愿他广行善事,多施仁义,或许能够幸免!”
经历了长达五十年的宦海沉浮,士鞅终于登上执政宝座。范氏、中行氏终于熬到了这一天,离范宣子崩逝的那一刻整整过去了三十九年。
士鞅上台第一件事就是要报复前任执政官——魏舒,报复魏氏在对范氏家族牟取暴利的过程中所设置的种种障碍。于是,士鞅按照“刑鼎”上所注的法律为魏舒定罪魏舒为周王室筑城墙过程中擅离职守,知法犯法,下令撤除安装魏舒尸体的柏木外棺,以大夫之礼下葬。
在士鞅那令人窒息的阴霾之下,赵鞅韬光养晦,在自己的邑地积极进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政治上,赵鞅选贤任能,收养谋士,广揽贤才。他派尹铎治理晋阳,把它经营成自己的大本营。经济上赵鞅大胆革新亩制,调整赋税,积蓄经济实力。
士鞅贪婪之本性简直令人发指,在晋国霸权日益凋零的漫长过程中,士鞅“贡献”最大。
蔡昭侯受楚令尹之辱,求救于晋国,士鞅趁机发起十八路诸侯会盟昭陵,声言为蔡国伸张正义,合军伐楚。中行寅向蔡昭侯敲诈贿赂,受拒。
中行寅恼羞成怒,乃告士鞅“为蔡氏伐楚,无惠于范氏。”
士鞅思量中行氏为范氏世交,若为中行氏所弃,得不偿失。伐楚之举作罢,昭陵之会不了了之,天下诸侯大失所望,风雨飘摇中的晋国信誉与威严被士鞅最终损毁殆尽。
诸侯们目睹晋国的整体性无能,转而相继投靠正汲汲谋取中原霸权的齐公。曾经的一方霸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