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零四章 汤玄策的人生(下)
“殿下,报社的主要工作都是在晚上、凌晨时完成。现在才上午,所以显得冷清。不仅是工人们都没来,编辑来的也少。”
张昭微笑着给朱厚照介绍,招呼崔元、刘瑾几人一起到正厅中喝茶。
报社的职员送来清茶。
真理报社的组织架构分别是:总经理,编辑,技术工匠,印刷工人,职员,报童。
总经理便是王掌柜。他负责日常的运营,财务等事务。编辑就是张昭在国子监找来数十名监生,算是廉价的劳动力,技术工匠由宫中提供,人数在十人左右。
印刷熟练工分为两部分,宫中提供一部分,王掌柜在京中和北直隶中招募了一部分。
京师是明朝的心脏,这里的印刷作坊、书店数量不少。王掌柜出高价挖挖到不少人。
同时,新军营初级学堂调十六名二年级的学生过来,八男八女,深度参与印刷流程,学习技术,并准备在印刷厂中开办夜校,培养熟练的印刷工人和技术工匠。
初级学堂里的学生,都是之前由兵部调拨给新军营的火器工匠的子女。还有新军营招募的少年,这本来是为新军营提供兵源用的。相当于军事院校的预科。
张昭规定的新军营招兵年龄是18岁到25岁。这些少年大都是十三四岁,读个几年的预科,掌握文化知识,学习一些军事技能,随后就能补充进新军营。
这些都是未来的军官种子。
这些招募的少年,不少是从养济院(孤儿院)里招募来的。这些半大的小子对新军营也是最忠心。
职员,则是由王掌柜招募的账房、伙计、厨师、门房等人手,保障整个报社的日常运作、各种需求。约有三十多人。
报童,是在京中招募的半大小子。分别往各处送报。
报社在宫中的技术支持下得以搭建、运作起来。对应的,报社需要应承宫中的印刷需求。当然,印刷的墨、纸张,真理报不用帮宫中出的。
张昭其实觉得长此以往并非好事。他调派初级学堂的学生进来,就是准备在半年后将技术工匠、印刷工人还给司礼监。
因为,宫中的事难保不会出现变化。太监们欲壑难填啊!免费给宫中印刷,多年以后搞不好会成为一个亏损的黑洞。
…
…
张昭介绍着报社的详情,王掌柜过来拜见自家少爷后,乖巧的退到门外候着。朱厚照坐在正厅的主位上听着张昭细说,随口喝着茶,微微皱眉。
刘瑾将官窑白瓷盖碗放下,皮笑肉不笑的道:“张伯爷,你这茶品相有点低啊。莫非舍不得拿好茶给小爷吃?”
后世中国,对茶叶有一个分级。最好的特级,其次为一级、二级、三级。级别中还要分等。
明朝虽然没有这种等级分法,但是茶叶的好坏,品鉴是相通的。朱厚照在宫中自然是喝的好茶。什么雨前龙井,大红袍,毛尖。这都不差。
权贵们喝的茶叶也不会差。张昭家里就有好茶。王家送的。瑞昌号做这个生意。
刘瑾才不管张昭在天子面前多么得宠,和小爷私交如何好,他是急小爷之所急。刺张昭几句算什么?他的位置站的很稳。
张昭心道:“你个死太监,翻脸和翻书一样。”起身解释道:“殿下,报社初创,很多东西不齐全。这茶叶已经最好的,还请殿下见谅。等会中午,我请殿下吃顿好吃的。”
朱厚照性情急躁,好动,贪玩,但是在宽厚上面还是随弘治皇帝,等闲不会责怪他人。眉开眼笑的道:“好啊。你说的我肚子都饿了。”把这事揭过去。
上次张昭带他在清江楼里吃了顿大餐,他现在还惦记着。市井风味和宫中口味自然不同。
张昭瞥一眼乐呵呵模样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的刘瑾。
崔元在一旁看着,笑着打圆场,转移话题,“子尚,拙荆想要去拜访下伯爷夫人,不知何时方便?”
他看得出来,刘公公有日后执掌天下之意。否则,不会内宦们都对报纸不感兴趣,独独他跟着前来?刘瑾很重视真理报。但他先把眼前管着吧。
“随时都方便。”张昭道:“殿下,请允许我先安排下报社的事务。等会去家里吃饭。”
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