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第128章 朱由检的策略
更新:01-09 04:18 作者:富春山居 分类:玄幻小说
黄立极从穿廊通道口快步的走进了主敬殿内,身手之敏捷还超过了他身后的王承恩,不过由此也可知道,此刻他心里是有多着急了。笔砚阁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说
不待崇祯吩咐看座,黄立极已经匆匆行礼后说道:“陛下,您让王总管转交给臣的资料,臣已经看了一遍。臣这么急着来见您,就是想要亲口问一问陛下,这仗难不成还真是非打不可吗?”
朱由检一边示意王承恩给黄立极搬一张椅子来,一边则微笑着说道:“先生,这一个巴掌可是拍不响的,如果不是后金国内出现了问题,其实朕也不想在这个时间和后金开战。
现在我大明内部亟需处理的要务是如此之多,陕西要安抚流民;山西要管制不法乡绅勾引陕西流民入山开矿或是出关开垦;江南地区要解决社会治安和拖欠科税的问题;西南的奢安之乱虽然已经平定,但是善后之务依然还是要谨慎从事,否则官军离去之后,那里的百姓山民又有可能再举起叛乱的旗帜;南方的水利治理才刚刚起了头,朕不是刚刚收到先生批阅过的荆州段长江截弯取直计划吗?
以上种种事务,在朕看来,每一件都要比和后金开战重要的多,所以朕怎么会想要同后金作战呢?然而,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朕虽然不希望有战争,但是作为大明皇帝,朕却不得不让大明时刻准备着战争。
因为,敌人敢不敢向我们发起战争,不在于大明有多么的富有和强大,而在于我们有么有做好战争的准备。所以先生,我们和后金之间要不要开战,这不取决于朕,也不取决于黄台吉,而是取决于朕和他是不是都一样认为,维持和平的利益是否大于两国开战的利益。”
黄立极思考着崇祯话语中的意思,总算是把刚刚提起来的心放下了一半。作为推动大明内阁负责制改革的首任首辅,起初他还是有些意满志得的,没有那个官员不会喜欢手中握有更多的权力,并尽可能的减少来自内廷的掣肘。
他一下子把大明文官们200多年来的追求都达成了,正如当初崇祯劝说他改革时提到的,不管这场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他的名字终究会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的。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谓:“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历代文臣莫不渴望能够获此三不朽,让自己的声名能够流传于后世。
不过黄立极也知道,他这一生和这三不朽大约是没有什么缘分了,直到他听从了崇祯的诱惑,推动了内阁责任制的实施。随着大明国内局势的缓慢好转,黄立极突然觉得他现在的作为,说不定就能靠上立功这一不朽了。
正因为有了这么一点希望,所以黄立极对于自己手上的工作还是非常具有热情的。不过对于快要滑落到历史底部的大明国运来说,有些事情光靠热情是不够的。而黄立极的才具不如张江陵多了,如果不是有皇帝的极力支持,他估计自己早就被那些清流给掀翻了。
在几次关键时节,要不是崇祯亲自出手打压和分化了旧东林党和清流的势力,黄立极就连朝堂上的平衡都维持不住。虽然现在的内阁责任制度过了改革初期最不稳定的时期,但是内阁责任制所带来的压力,也让黄立极经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毕竟在改革之前,内阁不过是皇帝用于拟定旨意的幕僚机构,虽然在200多年来的内阁存在历史中,文官窃取了不少行政权力,但是这种窃取的权力并没有用文字规范下来,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
而司礼监拥有的批红权力,又大大的替内阁文官分担了责任。因此内阁阁臣若是如严嵩、徐阶、张江陵这样出色的文官,他们就能联合司礼监太监,在皇帝的默许下行使近乎于丞相的权力。
但是如果自身能力不够出众,又没有什么权力欲,只是按资排辈走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那么完全可以做一个对着皇帝唯唯诺诺的三旨相公。这个时候朝廷要是出现了什么错误的政策,那么挨骂的就是皇帝自己了。
但是内阁责任制度改革之后,朝廷颁发的政策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舆论就会很明确的指向首辅黄立极,他很难再把政策错误的责任推给司礼监或是皇帝身上。
如果他侍奉的是万历皇帝,以这位皇帝不欲多事的个性,他的日子倒也没有眼下这么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