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第二百四十五章 .赵俊臣的答案.
……
明朝数百年来,官员们在位居三品之后,若是还可以再进一步,其升迁的途径大都相似。
首先,是进入都察院或者六部任职,成为督察御史或者左右侍郎,如此历练数年,才能充分的了解朝廷政策与纲领,这是第一步;
然后,再外派到地方,担任从二品的左右布政使司,成为封疆大吏,并在不同省份之间调任几次,如此才能积累到足够的资历、经验与人脉,这是第二步;
接着,若是官员在担任布政使期间政绩足够出色,在朝中的靠山也足够硬朗,则还可以回到京城中枢,担任六部尚书的职位,这是第三步;
最终,若是官员的资历、手段、圣宠皆是足够,更可以更进一步,进入内阁成为朝中阁老,从此位极人臣!
如今,内阁中的四位阁老,不论是周尚景、黄有容,又或是程远道、沈常茂,皆是沿着类似的途径,并一步步的爬到了现今的位置。
…………
然而,这只是正常的升迁途径,对赵俊臣却并不适用。
自从进入官场后,赵俊臣就深得德庆皇帝的宠信,再加上德庆皇帝离不开赵俊臣的理财本领,所以赵俊臣便一直留在京城中枢,于户部任职,并没有外放地方为官的经历。
时至今日,不过是短短的七八年时间,赵俊臣就已是成为了朝廷的户部尚书,朝中正二品大员!明朝数百年来,若论升迁之快,绝无人可以与赵俊臣相提并论。
但这样的经历,虽然看似一帆风顺,又在德庆皇帝的帮助下走了捷径,少了外派地方为官的步骤,然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才是世间常态,走捷径往往也就意味着会存在某种隐患!
如今的赵俊臣。对此已是深有体会!
外派地方为官,成为封疆大吏,看似远离了京城中枢,期间也颇为辛苦。但对于那些有野心的官员而言,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
这是因为,地方官场上的环境相对简单,不似京城这样派系林立、盘根错节、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在盯着,一旦成为了封疆大吏,受到的掣肘不多,在提拔亲信、收买官员、拓展人脉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压力与竞争。只要用心经营,就可以得到大量的亲信与朋党,日后进入朝堂中枢。也有人可以帮衬自己。
比如周尚景,在入阁之前,就先后担任过河南右布政使、安徽左布政使、以及湖广左布政使的官职,他在这三省为官期间,不知提拔了多少亲信、也不知收买了多少官员。如此才有了今日的人才济济、门生遍布天下,也正因为如此,周尚景在朝中的地位才能够稳固泰山。
再比如黄有容,他先后在陕西、江西、贵州三省担任布政使,并在这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关系与亲信门生,他如今在朝中的那些主要朋党们,也大都有在这三省为官的经历——别看黄有容如今在党争之中斗不过赵俊臣。但若论底蕴,却远非赵俊臣可比。
简单的说,这种担任封疆大吏的经历,对于这些朝中权臣而言,是为自己打牢根基、积蓄底蕴的关键步骤!
至于赵俊臣,也正因为缺少了这种担任封疆大吏的经历。所以如今才会出现人才不足的窘迫。
比如现在,朝中出现了这么多实权官位空缺,但赵俊臣却因为门下无人可用,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对此,赵俊臣也很无奈。但也只能慢慢经营,走一步看一步了。
~~~~~~~~~~~~~~~~~~~~~~~~~~~~~~~~~~~~~~~~~~
然而以周尚景的老谋深算,早已是看明白了赵俊臣的短板,所以才向赵俊臣提出了这样的交易!
——他会全力支持赵俊臣的某位朋党担任山东布政使的官职,而赵俊臣则是放弃对刑部尚书这个位置的争夺!
不得不说,对于周尚景的提议,让赵俊臣确实心动了。
刑部尚书的位置,虽然更加重要,但对赵俊臣目前而言,却更需要山东布政使的位置!
赵俊臣知道,德庆皇帝离不开自己,所以也绝不会把自己外派地方、担任封疆大吏。
但赵俊臣可以从自己的朋党之中,挑选一位合适的人选调任!
然后,借这位朋党之手,赵俊臣依然可以提拔亲信、收买官员、拓展人脉,弥补自己底蕴的不足!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