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情深 第三章 救人水火_页2
击了囤积居奇的人。他每周两次在家门前大槐树下设粥棚,免费供给过往的行人、老弱病残和乞丐。
这座城有南北两座城门,四面是护城河环绕。如果需要去城外东西方向办事,也必须绕道进出南门或者北门。曾祖少年时候,出城办事常感喟:“冤枉路走的太多了。我有了钱要修一座桥!”若干年后他真的投资在护城河上修建一座桥,疏通了城内外的交通,从此行人免受绕道的苦累。
城内大街原先是土路,平时车行人往,尘土飞扬。下雨下雪道路泥泞,坑洼不平的路,人们出行困难。他想为乡亲们修一条平坦的路,他亲自设计、选材料,指定专人监工督办。当时没有水泥路面,更没有柏油路面,他参照修城墙的方法和原料:石灰黄土砂子掺合一层层夯结实,修出的路面坚硬平展。有人问:“你花了不少钱吧?”曾祖说:“有钱用来修桥铺路是造福乡邻,钱花得值!”城墙已有几百年历史,年久失修,断壁残垣,他带头出资修缮。家里有人提出反对:“古代打仗用的是大刀长矛弓弩,城墙能起到抵御外侵的作用。现在攻占城池用上洋枪洋炮了,城墙还管用吗?花没有用的钱。”曾祖说:“城墙是老祖宗修的,它有历史价值,修缮古城墙是珍存老祖宗劳动成果心血智慧,那是古迹。中国的古长城为什么一修再修啊?”
赵都城墙——蔚为壮观的古迹,诉说着这座城市上千年的文明历史和悠久的文化。
曾祖为人诚信,见多识广,他的工厂、商店生意兴隆,正是顺势增加投资扩大生产,扩充商店的时候,而他转向把资金投入教育。家里人纷纷反对说:“教育是赔钱的买卖。”有的说:“如日中天的生意不做,有钱冲昏头脑,忘记没钱作难时。”他力排众议,要实现少年时立下的志向——兴办教育。
清朝腐败,教育落后,认识字的读老八股,瞪眼瞎是绝大多数。他深谙教育兴国科技兴帮的道理,曾祖以乡绅会长身份召集有钱人开会,开宗明义讲:“今天请大家来,是商量集资办学的事情,上海等大城市兴办学校,私塾逐渐被取代,学堂规模略小于学校,它比私塾先进,开设更多的课程,学生们将学到理工农医自然等知识,请大家发表意见。”有人说:“办教育造福子孙是好事,钱应该由政府出。”有的说:“中国落后首先是教育落后科技落后,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海军不堪一击,军队装备落后,抵挡不住洋枪洋炮啊!是应该兴办学堂,兴国先要兴教育!”大家发言都肯定办学堂的好处,但是没有人主动出资。曾祖接着说:“办学招生应该择优录取,如果你出资,你的子弟都可以入学。我首先捐款,我不再设立私塾,子弟都到学堂念书。”在座的人看到他决心很大,知道他想办的事情没有办不成的。他们攥着手里的票子,发愁子弟的学业,李老说的对呀,投资未来给子孙。他们看着眼前的榜样,纷纷说:“你有远见,跟你一块干没有错。”这就是当地最早的民办学校。
曾祖把学校建在城墙根,地面平坦空旷幽静,一个大院,两间教室。他是学校董事长,聘任四位教师,其中一位是慕名从北京聘来,一位勤杂管理人员。学生来源两部分:一 捐资办学人的子弟。二 经过考试择优录取的学生。开设课程:数理、文史、农医、自然等,教师按专业特长任教。曾祖花甲之年亲自授课,他担任训导课,以《弟子规》为教材。
《弟子规》是清朝启蒙教育典籍,三字一句,和仄押韵,朗朗上口,集伦理道德教育大成,是培养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弟子规》1080 个字,孝、悌、瑾、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曾祖阅历丰富,授课与学生亲和互动,他博古论今,话语精辟, 典故迭出,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很多学生期盼周一老先生到来,听他讲《弟子规》,听他讲“孟母断机”,“黄香温席”,“卧冰求鲤”,“子骞谏父”很多渗透《弟子规》伦理的故事。曾祖办学理念:先树人,而成才,《弟子规》就是蓝本,他办的学校培养出不少人才。
曾祖作古一百年了,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至今不衰,尤其他大力宣讲推崇的典籍《弟子规》的精神,至今在中华大地弘扬。
曾祖教诲子弟爱家爱国、劬学向上、注重实践,子孙后代以他为榜样,人才辈出,他的三个儿子都做官,尤以小儿子功绩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