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汉献帝 第一百二十五章 初战告捷
做人最要紧的就是要有自知之明,刘协很清楚自己是块什么料,后世流水线教育制度下的产物,借着知识大爆炸的机缘,对许多事情一知半解,但具体该如何做,刘协就要抓瞎。
论治国,刘协比不上荀彧;论谋算,贾诩一只手就能耍的刘协团团转;论奇思妙想,刘协更是拍马也赶不上有在后世有三国发明家之称的马均,而这只是文这一方面。至于武的方面,论个人武功,能够胜过刘协的数不胜数,那些自小便接受名家指点,勤学苦练的猛男们,又岂是刘协这个跟随童渊学习了几年枪法的人就可以相提并论的。而论排兵布阵,战场指挥,刘协虽然在来了这边以后也读过几本兵书,但真要上了战场,纸上谈兵那是会害死人的。
好在刘协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缺点在哪。而他唯一的优势,那就是他是大汉天子,代表着汉室的正统。许多人想要实现自身梦想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汉室如今虽然势微,但数百年的统治,早已深入民心,许多人并不希望看到大汉朝就此沉沦。像荀彧、赵云这种人才中的人才,精英中的精英,会选择投效朝廷并不是因为刘协身具王者之风,王八之气一放,他们便纳头就拜。只不过是刘协的运气好,他的身份代表了汉室的正统,要是刘协并不代表汉室正统,换个阿猫阿狗,荀彧、赵云等人开始也会选择投效,但若日后发觉所投效的人并不值得投效,他们也是会选择离开。
凭良心讲,刘协做的还算不错。因为有自知之明,刘协没有选择大权独揽,而是选择了放权。除了兵权紧抓在手,其他的权力,刘协都交给了别人负责。从目前来看,朝廷的实力蒸蒸日上,大汉的威望也在逐渐恢复,虽然还有诸侯割据的存在,但朝廷也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提心吊胆。哪怕是出现最坏的情况,朝廷也有能力去平定诸侯的反抗,既然这样,那些心向大汉的有识之士自然纷纷奔赴关中,于公于私都不是什么不好的选择。
如今的大汉,早已不是当初董卓刚被剿灭,朝廷提心吊胆的时候,随着荀彧、赵云等人的不断努力,昔日人口凋零的关中正在逐渐恢复往日的繁荣,而一个稳定的后方,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朝廷所需要的。虽然朝中百官对天子亲征这点还是感到不妥,但刘协手握兵权,他自己坚持,百官最终也只能妥协。刘协已经用往日的实际行动向百官证明了自己不会独断专行,而有赵云、张辽这些知兵的猛将在侧,量那个彻里吉也翻不出什么花样来,朝中百官所需做的,一方面是抽调物资为日后妥善安置西羌百姓,收买其心做准备,另一方面则是安抚已在境内的百姓,让他们尽快过上安定的生活。
朝堂上的事情刘协并不担心,有荀彧、钟繇这帮能吏在替他盯着,即便会出一点小差错,也会很快就被纠正。刘协此时需要解决的,就是来自西羌的彻里吉。
刘协没打算一开就主动出击,一是考虑到对彻里吉的铁车阵尚未彻底了解,贸然出击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则是双方具是骑兵,但汉军擅长守城,借城墙之利,可以消耗彻里吉手上更多的羌兵。至于彻里吉会不会分兵出击,刘协倒是不那么担心,他手下的兵马皆可成骑兵,一旦彻里吉分兵,那自己完全有机会集中优势兵力解决彻里吉分出去的各部兵马,相信彻里吉不会干那种傻事。
西平郡的西都是西平郡的郡治,自被朝廷纳入朝廷的统治后,贾诩更是命人对其进行了不止一次的加固,而且所用的材料那不再是过去那种混合了童子尿等种种材料的夯土,而是采用了水泥。
这水泥的制作刘协所知的也不全面,可他有马均呀,这个三国时代的发明家果然不同凡响,如今大汉所用的许多新鲜事物,都是马均通过刘协口述,然后自行琢磨拿出的成品,而这水泥的诞生,马均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有了水泥这种建筑材料,想要加固城墙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时间充足,想要修成多坚固的都没问题。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这玩意还没有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现在的主要用途,还是修建关隘城塞,民用上的并不是很多。
彻里吉没有tnt,更不会制造炸药包,他想要攻破西都,唯有拿人命来填。望着高高的城墙,彻里吉的心里不由暗暗叹了口气。
“大王,让俺先去给汉军一点厉害尝尝。”越吉凑过来向彻里吉请战道。
彻里吉瞧了越吉一眼,点了点头,同意让越吉先去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