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汉献帝 第二十三章 各路诸侯
大汉的初平三年,是多事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权倾朝野的董卓被杀在这一年里,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相继被封王在这一年里,袁绍与公孙瓒大战,争夺河北霸主之位在这一年里,代表汉室正统的大汉天子刘协先发罪己诏,再发招贤榜……
相比起以往朝廷所发布的招贤榜,这次的招贤榜有所不同,唯才是举,但只是这四个字,就令天下震动。曹操也发过这种重才不重德的榜文,只是曹操的身份却并不能引起天下的瞩目。可刘协则不同了。刘协是谁?大汉天子!他所的话代表的是正统,属于官方性质,而曹操的发言则只能算私人性质。
二者毫无可比性。
当然刘协能发出这种重才不重德,唯才是举的招贤榜,也不是光动动嘴皮子就能做到的。为了服王允那个老顽固,刘协可是浪费了不少口水。也多亏了刘协之前将杨彪、马日磾这些朝中老臣给打发去了地方担任郡守,要不然刘协非累死在服工作上。
人无完人,只要是人,那就肯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完人等于圣人,而圣人这个职业,早就已经被取缔了。没有人是道德模范,哪怕是孔圣,也因为诛杀少正卯一事而被后世诟病千年。为什么会被诟病?孔圣诛杀少正卯的时间是在孔圣担任鲁国官员的时候,而那个时候少正卯只是一平民百姓。孔圣虽少正卯所为歪理邪,容易蛊惑人心,杀之是为天下正理。可时机选择的不对,早不杀晚不杀,偏偏选择在自己手掌生杀大权之时,这就难免让人感觉这是在借势诛除异己。而且孔圣究竟是不是圣人,这已经不清了,人有抑恶扬善的习惯,真实的孔圣是什么样,那恐怕只有孔圣自己知道,而后人所知的孔圣,多是孔门弟子牵强附会的贴金之举。
刘协从不相信这世上有圣人!他相信这世上的人都是具有多面性的,一个杀人犯也有可能是个孝子,一个暴力的丈夫也有可能是一个慈父。如今的朝廷虽利用正统这个有利条件吸引了一些人才的效力,但刘协却觉得远远不够。
大汉就好比是一个湖,那些人才就好比是生活在这个湖中的鱼。现在有人准备将大汉这个湖划成几个池塘,刘协如果不想让湖里鱼游进别的池塘,那就必须让那些鱼游进属于自己的池塘。否则那些进不了刘协这个池塘的鱼就会游进别的池塘,然后在日后给刘协制造麻烦。
才德皆备的人在这世上不是没有,但却只能算是凤毛麟角,而想要治理大汉,光靠凤毛麟角的人是不够的,想要让大汉这个机器正常运转,更多的还是需要依靠那些有这样或者那样缺的人才。
王允被服了!他并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人,而且刘协随后所提出的加强对官吏的监察,也得到了王允的赞同。既然没有办法将那些有才无德的人拒之门外,那就只能加强对那部分的监管力度。
当唯才是举令公布天下时,天下震动!
……
邺城
袁绍对于朝廷发布的招贤令不屑一顾。当然这也不能怪他,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旧遍布天下,袁绍可以如此快的具备与公孙瓒争夺河北霸主的实力,原因就在这里。此时的袁家,可以是天下最强,虽然因为嫡庶之争分为了南北,但袁家依旧是第一。而相比起河北的袁绍,南阳的袁术势力要更大,甚至比袁绍还要兵多将广。
这就是这样的一把好牌,愣生生让两个袁家子给打烂了,也不知袁家的列祖列宗会不会在九泉之下集体跳脚。
袁家不拿朝廷的招贤令当回事,对那些有意去投奔长安的人也无心挽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那些在袁家子眼中并不完美的人,走了更好。
……
兖州
与河北袁绍只有一河之隔的曹操在得知朝廷发布招贤令的消息以后,却是一阵唉声叹气。自首义讨董,之后又独自领兵去救汉帝以后,曹操的名望总算是有了些起色。在这之前,曹操只能算是一路不被看好的诸侯,身边除了本家兄弟外,几乎就招揽不到人才。而在通过讨董一事声名大振后,先是谋士方面,先得了程昱,后又得了戏志才,然后经戏志才引荐,得了人称鬼才的郭嘉,而武将方面则是先得于禁、后得许褚,兵力也是从惨败之后只余千人到如今的佣兵三万。
曹操深切体会到了一个好名声能够带给他的好处,眼下文武齐备,正是他准备大展宏图之时,却没想到朝廷竟然会在他之前发布招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