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母子 第七百三十三章 价随风涨
更新:01-17 11:24 作者:东方红不败 分类:科幻小说
中秋节前后从北往南逐渐进入秋收,而一些作物早在八月初就开始进行收割。
相应的,各地漕运也跟着进入紧张运作时段,可是,作为官方的主要运输形式,此时的漕运主要用来运输粮食,其他物资相对较少。
国战后的几年,全国人口增加,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可是没有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一辈子活动半径不见得超出十里地的百姓是感觉不出太大变化的。
各地的私营运输业务蓬勃发展起来,与漕运遥相呼应,百姓到了冬季有棉有毛能够御寒,只以为是自己攒够了钱能买到,并没有想过运输上有何便利。
今年也不怎么了,说没货就没货,有货的也死命涨价,生怕别人买似的。
可如今听说,棉毛都大幅度涨价,他们又回到了买不起的境地,不禁要抱怨物价、抱怨官府。
至于为什么会涨价,现在也知道了,因为没货。
“怎会没货?不是到处都开始种棉花了吗?”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百姓们讨论的就是这个。
平日对皇城的八卦、官员的隐私都敢讨论的京都百姓,大事、政事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可面对物价飞涨,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必要刨根问底。
“种是种了,运不进来啊!”商家们这样回答。
“怎会运不进来?那以前是怎么运进来的?”百姓们觉得商家的这种答复完全就是给涨价做借口。
“你问我,我问谁去?”商家也不耐烦回答,一个两个问,还能陪着笑脸回答,来的都是客嘛,不好得罪顾客的。
可不管谁来了都要质问这么一通,咋地,我该你的?我欠你的?你是衙门的公差啊?有你们质问的份儿不?质问得着嘛!
于是商家们也个个没好气:“说别的没用!人家运来得就少,还都涨了价,他们涨价我不涨,赔我的钱吗?”
于是百姓们骂着“无奸不商”愤愤转身而走,可商家根本没有喊他们回来、便宜些卖给他们货物的意思:“哼!别说买到便宜的,就算能买到跟我家一样价格的,我都给你买一送一!”
到这时候,关于“运不进来”这个话题才引起百姓们的重视:那以前是怎么运进来的?
“那往年怎么就能运进来?”皇帝问道,新的一天,新的朝会,可内容还是旧话重提:“漕运都是干嘛吃的!”
户部尚书刘聚只好硬着头皮上前:“皇上,往年除了漕运外,民间运输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去年旱灾开始后,水路运输就开始显露败相,只是有陆路支撑,还算勉强能够支应;
今年虽然降水不及往年,却也解除干旱的情势;可是旱灾过后植被衰减,抓不住泥土,造成了泥沙堆积的难题;
植被破坏会使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因而导致干旱;而干旱又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因干旱而削减的河道又被泥沙淤积;
这是互为因果、循环不已的事情;
所以今年很多河段面临水位变浅、阻塞的困境,使得漕运本身就吃力;
只能以运输漕粮为第一要务,已经分担给陆路运输,因此陆路官运也很吃紧,尚顾不得其他物资的运输问题;
而民间运输更是遭遇难题,大量的民船需要修缮,还有很多运河之外河段的淤积尚未清理,民船也处于停滞状态;
如今民间的镖局已经把运输订单排到明年,当前都是以加急订单为主,既是加急,必然运价很高,导致货品价格上涨……”
这就是车轱辘话,这几天每天都是这套词,刘聚回答的几乎可以倒背如流。
能不熟练嘛,就这么点儿道理,有什么理解不了的?
旱灾、路堵了,所以运输不畅价涨了,运费涨了当然物价也得涨,不然怎么保证利润?
刘聚还有半截没说的话:运河不通到京都,想快那不是妄想?
运河竟然不直接通入京都,据说原因竟是大宣的开国皇帝听信了什么术士的“避水说”,其理论大概是开国皇帝五行忌水,因而皇城之内不能有“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