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型工种(快穿) 第738章 第 738 章
测试广告1在最初穿越的时候, 对于死后事的问题,纪墨就考虑过,还专门让人把自己火化,免去了虫蛀鼠咬之苦, 哪怕那个时候灵魂已经穿越到下一个世界, 根本感受不到身体的痛苦了, 但想到那种可能, 那种被黄土覆面,深深掩埋的可能, 就会觉得还是火化更好。燃字阁 www.ranzige.com
一去了无牵挂,也不必留着孤坟, 等着后人祭拜。
若是子孙不肖, 后代不宁, 反而连累先人不能在地下安枕,又何苦来哉?倒不如一把火全都烧了, 再把骨灰撒在水草丰茂之处, 肥了地, 也算于绿化、于可持续发展有利的了。
再后来,发现特意叮嘱这个事儿, 指不定让人以为自己有什么大病, 古代非要有深仇大恨,才可能挫骨扬灰, 自己这要求,分明就是在为难人,说不定还要让别人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又何必如此呢?
再想想, 人死了就是死了, 无论尸体怎样安放,都是跟自己无关的事情了,何必再斤斤计较。
收敛尸骨者,烧了也好,埋了也好,哪怕是丢弃于路,曝尸荒野也好,都是一样的,与自己无碍,不必多加挂念。
自此死前也就没有特意嘱咐死后的事情,随便别人是风光大葬,还是薄棺草席,他都可以。
那个时候的想法可能有点儿“死后非我事,不必多口舌”的无所谓心态。
等到再后来一些,心态又变了,若是能够留一座墓碑供人凭吊,就仿佛是到某处风景名胜之地,留下“到此一游”的题语一样,且不说文明与否,至少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代表自己曾经来过。
似乎也是一种意义。
再等到跟着葛山学习了墓葬知识之后,才觉得墓葬一道,博大精深,不能简单地以“封建糟粕”“迷信荼毒”的观点看待。
先不说别的,就说考古发现上,若是没有古代留下来的墓葬,恐怕现代的很多文明都找不到个源头,仅仅从文化传承和文明补充证伪的方面来说,这部分的墓葬还是有意义的,便于后代研究历史,研究那些历史上曾经辉煌的朝代的文明成果。
很多已经失传的文明成果,若不是从墓葬之中有所发现,又哪里知道,原来古代文明,竟然已经发展到让现代都惊叹的程度了呢?
一旦跟文明连上了,墓葬这种已经被逐步抛弃的习俗,就有了另外的值得学习的意义。
回到现在,说起墓葬来,也绝对不是单纯的鬼神敬畏。
人是有感情的,是有文化传承的,感情体现在对长辈,对父母,对子女,对亲朋的相处之上,生时种种,自有生人来说,死后种种,如何述说呢?总不能在坟墓里埋个保持通话状态的无限电手机,想起什么说什么,好像那个人还活着一样吧。
是思念,是记忆,也是一种寄托,是历史变迁的影子,是文化传承的烙印,是每一代人对世界的认知,同样,也是某种技艺的集大成者。
能够从墓葬之中发掘的东西,无论是千年不坏的酒水,还是依旧保持活性的种子,又或者是精美到令人不敢置信的器物,再或者那些机关,那些壁画,那些墓室布置之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布局和美感……事死如事生,通过墓葬,似乎能够看到历史中那些人是怎样生产生活的。
一个人,于时代,于历史,是渺小的,若蝼蚁一般,无法撑起什么庞大的建筑,但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见证者,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做出时代的真实写照,这就是时代存在的证据。
咳咳,最重要的是,活人的东西不好保存,死人的东西,通常能有幸存。
在这一点上,一度努力把自己的作品安放在帝王陵墓之中的纪墨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陵墓存在,陪葬就存在,自己的作品就存在,哪怕漫长黑暗,永无尽时,但这种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若封闭的古堡其实是在等待进去的人,尘封的陵墓,可能等待的也是开启的那一刻,向世人展示祖宗的伟业。
泱泱大国,浩瀚历史,那些曾经留下的历史人物或可被人否定,但那些留下的墓碑,那些深埋在墓葬之中的物品,无论多么令人惊叹不敢置信,它依然是事实,是证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