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 第八?七章 大风起兮
当一月的北国怀是冰夭雪地的时候。赤道附浙的加里晏吸润川是烈日炎炎,行走在炽热的阳光下,身体表面很快便会被淋漓的汗水所布满,不过在阴凉处,湿漉漉带着腥味的海风吹来,却感觉极为舒爽。
加里曼丹岛又叫婆罗洲,是世界第三大岛,位于东南亚马来群岛中部。西为苏门答腊岛,东为苏拉威西岛,冉为爪哇海、爪哇岛,其为南中国海。岛上西北端当地土著称之为文莱城,华人则唤其为渤泥的城市。是岛上几个特大城甫之一。这座城市面积大约十二平方公里,由于九一八后华人的急速涌入,现在人口大约在二十万左右,是岛上华人比较集中的区域。
卢开明行走在从港口通往渤泥城的水泥道路上,欣赏着沿途的美景。只见顺着海湾一线,覆盖着密密麻麻的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延绵不绝,不时可见鲜艳的花簇点缀其中。艳丽异常。远处大海碧蓝清澈。在阳光下折射着迷人的光彩。天空碧蓝如洗,与平静的大海相映成趣。远处的沙滩和道路两旁,密布着椰子树、芭蕉树,充满异域风情的矮屋三三两两散落其间,宁静而又古朴。
陪伴在卢开明身边的是欧家在渤泥城的负责人费虚,他年纪不大,大约二十五六岁,身材高高瘦瘦。一双眸子里闪烁着精明的光彩。费虚也是欧耀庭收养的孤儿,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政治系,负责渤泥城的事务已经有一年多,在他的精心打理下,欧家在渤泥地区的数十家橡胶种植园,一百多家农场,十多个采矿点。二十余家工厂企业井井有条,创造的产值多达千万,是欧耀庭非常看好的一今年轻人。
跟在二人身后的,是卢开明的助手郑钧和洪兴社驻渤泥堂口的堂主风致和,再后面的则是随行的警卫和当地堂口的洪兴社成员。大家在练营的时候几乎都彼此认识,此番久别重逢说说笑笑,好不快哉!
卢开明此来,主要是为了筹措安毅华北抗战所需的粮食,再一个就是集团公司步步壮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如制药厂生产奔宁的金鸡纳霜、汽车厂所需的橡胶原料、合金厂的锡镍等原料,都需要从南洋的富集产地大量购进,摊子越来越大企业越来越多的欧耀庭集团企业已经无法兼顾,卢开明非常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欧氏集团的协助下进一步开拓南洋市场,从而扩大自己南华集团的经营面,步步壮大。
起粮食紧张可能很多人会奇怪,从美国运来的粮食到哪儿去了?原来这些年从美国收购的廉价粮食虽然源源不断运往中国,但由于华夏大地天灾人祸不断,加之兵灾连连,每次送抵的粮食总是很快便被瓜分一空,这次长城抗战消耗巨大。安毅不得不想办法另辟货源,加之卢开明有心做出一番事业,于是便有了这次出行。
走了一段,卢开明发现渤泥的发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沿途所见的民居大多是低矮的草房,道路两旁零散地分布着一些手工作坊,不时可见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耕作。卢开明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田地里大多是一些经济作物,如咖啡、茶叶、香料等,只是偶尔才可以见到一些稻田。
似乎是发现了卢开明的疑惑,费虚解释道:“卢大哥是对我们能否拿出五十万吨粮食感到没底吧?其实这么一大笔粮食,放到前两年肯定做不到,但现在却有富裕了。前年九一八之后,随着东北和长江、淮河流域洪灾的难民大量涌入,婆罗洲和南洋其他地方的农业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
“南洋的土著大多比较懒惰,由于这儿靠近赤道日照和雨水充足。一般一家人种植个一两亩田地就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所以谁也不主动开垦荒地发展生产,我们华人则不同,除了满足温饱外,还有更高的追求,所以这两年南洋处处可见开山垦荒的情景,许多农场和种植园从无到有,只不过需要两三个同时间。英、荷等殖民当局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况,毕竟经济发展上去了。他们也可以大捞好处,所以对此一直是睁一只闭一只眼。
“就以婆罗洲为例,数年来安置了大约八十多万人口,全岛在我们欧氏集团的帮助下,新开农场三千二百一十八座,种植园四百六十七家。从北到南连成一片,如今用鱼米之乡来形容也不为过。你所见到的这港口一带大多是盐碱地,土地贫瘾,所以才会有诸多疑问,等进了渤泥城再出城,就可以看到我渤泥的大好风光了。”
卢开明连连点头:“这样我就放心了。我看过婆罗州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