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太孙无敌 第671章王道与霸道

更新:10-09 17:42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军事小说

    测试广告1三件事情完美解决了两件,并且眼前这位新天子的做法不但未有半点稚嫩,反倒是老辣无比,令满朝文武都颇为满意。看书否 www.kanshufou.com

    或许,他们先前当真有些错怪这位新天子了,至少从这两件事情的处理方式来看,这位新帝可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主儿。

    方孝孺、齐泰等人有些纠结,他们原本已经打算待先帝出殡之后,索性上奏请辞,致仕归乡。

    一来是因为先帝之死,与新帝脱不了干系,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真就是被秉性顽劣的新天子活生生给气死的。

    以致于先帝壮年病崩,君臣同心合力打造盛世的其乐融融场面不存,这很难不令人心生怨气!

    二来则是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天子的执政理念从多次事件当中不难看出,与先帝完全不同,甚至有些承袭了太祖高皇帝的酷寒严苛之风,并且好大喜功的性子已经是朝野皆知。

    更为重要的是,这位新天子的路子……走偏了!

    方孝孺等儒臣以“内圣外王”为毕生修身之道,以“明王道,辟异端”为己任。

    他们主张以民为本,养民富民,强调以仁义为基础,辅以法治,希望将儒家思想赋诸政治实践,故而皆一心大力推行宋儒仁政,致力于发展民生,推崇文教。

    但这新天子走得却根本不是“内圣外王”的路子,或者说他根本走的就不是“王道”路子,而是“霸道”!

    自两宋以来,天下儒臣皆以“内圣外王”为毕生修身之道,以“明王道,辟异端”为己任。

    何为“内圣外王”?

    《庄子·天下篇》有言:“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内圣外王”即是在内具备圣人的品德,同时在外又懂得施行王道,通俗来说,“内圣”就是通过修身养性具备圣人品德,“外王”则是对外推行仁政王道。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内圣外王”虽然最早出自于道家经典,却是与儒学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谋而合,故而一直被奉为儒家学派的最高境界。

    尤其在两宋之后,历代儒生更是将其作为为臣纲领,毕竟儒家无不讲道德,也无不谈政治,政治只有以道德为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而道德也唯有落实到政治之中,才能产生普遍的影响。

    故而儒臣需要君主成为圣人,需要君主自身道德彰显,在他们眼中君主只有先致力于圣人之道,成为“仁人”或“圣人”,才有可能成为受天下万民爱戴的“圣君”!

    先帝朱标,正是这样一位仁厚无双的圣君,一位坚定不移走在“王道”之路上的仁君!

    但就是这样一位饱受儒臣爱戴与珍视的圣命君主,就这般突然病崩,撒手人寰,致使儒臣多年为之付出的努力与心血刹那之间尽数付诸东流,这让他们如何接受得了?

    更加令人难受的是,眼前这位即位称帝克继大统的新天子,又是深得太祖高皇帝衣钵,一个妥妥走“霸道”路子的狠人!

    何为“霸道”?

    先贤孟子有云:“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其义就是借助权势和武力,但却打着仁义道德的口号的政治主张,叫做“霸道”,实施霸道则必须要拥有强大的国力。

    而王道则是真正以道德政治为核心去实施的仁政,实施王道则无所谓国家的大小了。

    春秋战国的诸侯王们,征伐不断,厮杀不休,无人再关注王道精神以及儒家所提出的大同社会之理想盛世,便是痴迷霸道的最好体现!

    如那千古贤相管仲自拜相以来反对夸夸空谈,踏踏实实发展经济和农业,致使齐国国力大增,而后打出“尊王攘夷”的仁义口号,让齐国以诸侯之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成就了齐桓公的一世霸业,这就是典型的“以力假仁”的霸道路线。

    纵观这位新天子的种种举动,傻子都能看得出来,他正坚定不移地走在“霸道”之路上,打着仁义道德的口号,北击蒙夷,南平百酋,西御外诲,东海开疆,将太祖高皇帝曾亲定的不征之国打了个稀巴烂,彻底纳入了大明



第671章王道与霸道  
相关:  大周斩妖人  大明第一莽夫  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    在海贼开DNF  血与酒之歌  葬天神帝  诛天劫  
下面更火
搜"大明之太孙无敌"
360搜"大明之太孙无敌"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