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太孙无敌 第633章天子的难处
更新:10-09 17:41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军事小说
测试广告1帝都,乾清宫。笔下乐 m.bixiale.com
天子朱标坐在龙椅之上,眼睛几乎未曾离开过御案上的奏疏,从结束早朝之后便一直保持着这个状态。
没有办法,需要他处理的朝堂政务实在是太多了。
虽然表面上当今天子放权给了方孝孺、齐泰等人,但先皇的教诲他从不敢忘,即便未曾做到事必躬亲,一些重大事项朱标不得不亲自核查把关。
比如,减轻江南重赋。
江南重赋,即是指朝廷在江南地区的苏州、松江、湖州、嘉兴四府,赋税特别苛重的国策。
这四府之地的赋税苛重到了什么地步?
苏州府每年起运税粮占总支出的八成,直接到南北二京粮占到了恐怖的三成,转运至临、徐、淮各仓粮占了五成之多,而其中大部分地区,路途遥远,运费成本高昂,都要苏州本府地方出纳。
以漕运库米为例,去岁全国额设四百万石,苏州一府额派六十五万余石,约占全国的十五,这还只是原额,实际兑军还需支出加耗米五十七万余石。
再如白粮,全国额设二十余万石,主要分派苏松常嘉湖五府,其中很少改折,且只能,加耗最重,运粮人夫经年不得种田,导致民贫外窜,百姓怨声载道。
朱标命户部做了一个核验,仅在去年全国五分之一以上的税粮来都自于仅占全国十六分之一田土面积的江南八府,即苏松常镇应杭嘉湖,也就是说,大明朝廷全国财政收入的十五个点左右来源于江南地区的田赋贡献,致使江南有“国之外府”、“财赋渊薮”之称。
甚至还出现了一种夸张的说法:“三吴赋税之重,甲于天下,一县可敌江北一大郡,可知也已!”
这种言论虽然夸张,却也饱含了百姓怨声载道的实情怒火,可见民愤极大。
但这也是先帝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政策,因为北部地区刚经过元末丧乱,百业凋敝,根本未曾来得及恢复生产,加之天灾频发,战事不断,北地百姓养活自己都困难,哪里还支付得起朝廷赋税?
而今三年的休养生息,天下承平日久,各地早已人丁兴旺,文教昌盛,百废俱兴,是时候解决这个隐患了。
否则江南等地的百姓会逐渐对朝廷失去信心,怨声载道,民愤四起。
减轻江南重赋这项提议,最初是由翰林侍讲方孝孺提出,瞬间赢得了齐泰等人的一致认可,朱标对此也能够理解。
毕竟,方孝孺、齐泰等人都是南人,若说没有私心,朱标是不信的。
但朱标更相信他们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家国大义。
江南重赋,重在官田,巨额逋负也在于官田重赋。
因此想要减免江南重赋便需要从官田下手,但是怎么个做法能够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认可,政策得以能够顺利执行?
毕竟减免了江南赋税,朝廷税收自然会大大减少,那些个朝臣的既得利益就会减少,他们会老老实实地推行这新政吗?
这是天子朱标目前不得不考虑的一大问题。
眼下除了这个让他忧心忡忡的难题之外,还有一个让他这位天子寝食难安的困境————勋贵武官!
日前天子下诏,命蓝玉班师回朝,但并未言明如何封赏,岂料这厮竟敢抗命不遵,假借暹罗战事未定拒绝回师,始终驻军在中南半岛!
一想到这儿,朱标的脸色瞬间阴沉到了极点。
两封诏命分别送至征西大军与征南大军,傅友德当即班师回朝,毫无怨言地接受了低额封赏,而后在京颐养天年,蓝玉却是拒不受命,依旧统兵在外,这二者对比之下很难不令人心生怒火。
二十万大军孤悬在外,再加上蓝玉这位大将军在军中的威望,若是他当真生出了异心,拥兵自重,甚至裂土封疆,那大明江山可就真会受到动荡。
朱标也不是不想给予蓝玉封赏,毕竟他率军在南疆艰苦鏖战了五年,一举踏破了五国疆土,将整个中南半岛东部地区悉数纳入大明版图,可谓是劳苦功高。
但正因为蓝玉的功绩太过耀眼了,以致于朱标不知该如何封赏这位征南大将军!
晋升公爵吗?
大明立国至今,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