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九八五 第二四章 李伯
更新:11-11 02:37 作者:解剖老师 分类:其他小说
李伯叫李国才,与孙家在二楼住了十九年,邻居之间从没红过脸,他是五七年从鞍钢支援江钢的技术工人,比孙父他们大近十岁,来之前就是八级钳工,一百零八元的高工资!
李伯如今有一百七十六元的高收入,相当于孙父孙母的工资总和,还有二年多就要退休了,是厂里的高级钳工,也是党员,文化不高,不然起码当个车间主任,老伴也是鞍山人,工人,有四个孩子。
这批鞍钢支援建设江钢的干部、工程师(技术员)和技术工人有几人愿意背井离乡到贫穷落后的鄂省来?
革命工作的需要,光荣的使命!可以带上家属,农村户口转城市户口,职务上调半级,职称和工资上调一级,还分配住房。
李伯来之前,工资被调到钳工八级,一百零八元的工资,而孙父和刘父当时只是普工一级、三十二元五角!
以前家属当工人的,继续在江钢当工人,科级(包括副科)或工程师(包括技术员)的家属被安排在江钢上班,普通工人的家属转为城市户口,不安排妻子工作,这些勤劳能干的北方女人就在钢城一带帮单身职工洗衣服,打扫街道和楼道,做临时工。
李伯的老伴来之前就是工人,被安排江钢辊扎厂材料科上班。
三年困难时期,江钢有不少工程被迫下马,不少工人被要求返回农村(下放),孙父的师傅,也是鞍钢的一位八级钳工,在闽省当兵的弟弟写信回来,国M党要反攻大陆!吓不过,带着一家子回鞍山农村老家去了!那个时期,援建的鞍钢人中,申请下放的也不少!
以前不清楚这些逸闻趣事,是孙父晚年告诉孙健的,江钢建设发展过程中真实的历史,江钢博物馆的历史文献中是见不到的!
真实的历史不在历史书中!
李伯的老大李智芸,知青返城后,在江钢大集体上班,已经出嫁,有个七岁的姑娘;老二李智强、知青,被江钢从麻C招回,在炼钢厂当工人,和江钢一小的数学老师杨慧结了婚,同父母住一起,有个一岁多的男孩;老三李智军,高中毕业去当兵,转业后在钢城派出所当公安,如今住在单身宿舍;老四李智敏,在江城师范学校上学,比孙健小一岁。
李伯喜欢下象棋,与孙父和刘父是棋友,孙健从小耳濡目染,棋艺进步很快,也能与大人杀上几个回合,输多赢少,从不服输的孙健,在上中专第一年的暑假前,从江圣路新华书店花了三元三角买回《适情雅趣》和《弈棋新篇》,一个假期打谱和实践,棋艺一日千里,如今在十街坊已经没有对手。
前世李伯二老的骨灰也留在了江城九峰,在李伯的葬礼上,孙健到场祭拜。
李伯一家如今住二室半一厅、五十四平的房子,还有二年左右,钢城新村小区建成,李伯退休前又分到了一套三室一厅,这套房子一般只有厂长和高工才有资格分,一家人将二室半一厅腾出来,搬到钢城新村去了。
孙家的一室一厅腾出去,搬进李家住过的二室半一厅,从三十七平变成了五十四平,孙健和孙顺从此有了一间房,二人继续睡高低床,已经十四岁的孙圆也有了一间六、七平的房间。
孙顺就在那套房子里结婚,与父母住在一起。
孙健一家人回来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孙父孙母一直觉得很对起大媳妇,但家里的住房条件就是这个样子,父母的头发一天天花白。
随着孙圆结婚搬出去,零三年,孙顺从江钢也分到了一套三十七平住房,一家三口也搬了出去,家里就剩下二老,房子又多了起来,孙父孙母给大儿子准备了一间房,但孙健一家买了小车,上午来,晚饭后就走了,没有在家住过一晚。
孙健过后想起,父母肯定很失落。
孙顺和刘钢复读的事情既然定下来,就不会更改了,孙母和刘母都知道孙健为了小儿子好,不会反对,笑着带着孩子上楼去了。
------
“刘叔,您老宝刀未老,再干四、五年,副科变成正科,六十岁光荣退休,颐养晚年!”
孙健拿起母亲留下的芭蕉扇,拍打蚊子,在母亲坐过的靠椅上坐下来,家里一室一厅挪不开脚,只能摆下一张书桌,另一个就用饭桌当书桌,弟弟妹妹都要考试了,将位置留给他们,就在下面陪父亲、刘叔和李伯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