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第四一七章 因为没本事

更新:09-17 02:18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军事小说

    大顺的内部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但一个前提,是瓦解小农经济,或者完成土改,哪怕是颜习斋、李刚主这些古儒学派设想的那种变种井田制都行。

    否则的话,绝大多数人要么没有什么消费能力,能活着就不错了;要么自给自足,基本的布匹衣裳都能自纺自用。

    否则大顺有着将近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刘钰也不用费劲巴巴地非找欧美市场。

    按照牛二这么搞,肥的是谁?

    咖啡、香料,都是面向欧洲市场的。这么大一块饼,皇帝能吃一大口、勋贵们也跟着吃点,剩下的就是那些大商人。

    肥了他们,简直算是躺着就能挣钱,只怕弄成荷兰那般模样。

    商业资本应该从属于工业资本,否则并不能推动变革。

    就像是陕西山西京畿地区,这些年面向蒙古而发财的商人们,他们资本雄厚,但他们既不想开矿挖煤、也不想搞羊毛纺织,而是放高利贷、囤地。

    而且南洋商业利润的大头,肯定是皇帝和勋贵们吃了。

    其实在刘钰看来,吃点就够了,最好还是让南洋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搞一场暴力的、迅速的,以历史上英国人设想的、但根本没做的爪哇土改为模板的土改。

    一来大顺作为外来者,不需要考虑本地大族豪族封建贵族的态度,杀嘛。在大顺就绝对不敢。

    二来事实上让农民的劳动和他们的收益直接挂钩,是能极大促进生产效率的。可以少赚一点、少压一点价格,让农民赚到钱,他们也就自然会面向市场种植咖啡、水稻、靛草等。

    三来就是瓦解当地的原始经济和村社土地制度,使得南洋拥有数百万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口。卖卖棉布、玻璃、铁器等,完全可以促进大顺工业的发展。


    都说原始积累,就拿荷兰来说,他们积累的已经足够了,但积累过多的结果,就是商业资本把工业资本挤垮了。

    而大顺缺银子吗?从明代开始的白银黑洞,美洲的银矿、日本的银矿、奥地利的银矿,大量的白银流入大顺。大顺的豪商们,缺搞工业的启动资金吗?缺大量的流入城市的无地农民吗?

    缺的不是这些,而是市场。

    原始积累,从明中期开始,坐在家里就已经完成了;圈地运动,大顺根本不需要搞,大顺会缺廉价劳动力?英国搞了一百年圈地运动,逼着失地农民的绝对数量,及得上一场黄河水灾后的地主买地吗?

    爪哇的一个村社社长再有钱,那也不过是穿一身衣裳、摆一桌瓷器、用一个铁锅。他们有消费能力,但他们的人数太少,靠他们撑不起来巨大的市场。

    殖民者所谓的双重使命中的一重,便是依照宗主国的需求来改造殖民地。碎掉旧的一切,换成新的、

    放在南洋,也就是说怎么才算是大顺的需求?或者更进一步,大顺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

    荷兰是商业资本完全搞死了工业资本,所以荷兰希望把爪哇,改造成一个单纯的商品产地。

    但荷兰才几个鸟人?一个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一个东印度公司、一个西印度公司,就足够荷兰富的流油。

    大顺这么搞,最大的可能就是搞商业赚的钱没处用,要么买地、要么放贷。

    投资种植园之类,香料、蔗糖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大规模种棉花的前提,是纺织工业的发展,实际上得了南洋之后,就印度旧制度产的棉花,大顺暂时也用不完。

    资本要引导着流向工业才行。而资本的逐利性,使得一个大前提就是投资工业得赚钱;大顺的特殊国情,又使得工业赚钱没问题,但在资本成长起来之前,不能对大顺的内部小农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

    那就只能找外部市场了。

    刘钰也没有直接否定牛二的说法,他也知道他的设想,做起来难度颇大,比牛二设想的要大的多。

    于是他尽可能平静地问道:“你们在勃良安地区搞得政策,不好吗?之前你们是不能与荷兰人贸易,而荷兰人垄断着贸易,所以百姓种种粮食之类的自给自足。”

    “如今朝廷取代了荷兰人。你们在火山地区搞得土地政策,农民完全可以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基



第四一七章 因为没本事  
相关:    乡村小术士  太上武神诀  呢喃诗章  抗战之关山重重  
下面更火
搜"新顺1730"
360搜"新顺1730"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