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新书《北宋官家》已发!
这世上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赵祯也一样。
他从不觉得,自己有任何不平凡的地方。
但是,命运偏偏让他来到了大宋,成了万人之上的皇帝。
大宋的官家难当,赵祯这个官家尤其难当。
上有奉先皇遗命,监国理政,距离称帝只差一步的太后刘娥天天管着。
下有仗着不得杀士大夫的祖训,以直谏为荣的一群文臣时时盯着。
再想想往后数年,欧阳修,包拯,范仲淹这些只能在教科书里出现的人物也会来到自己面前。
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赵祯,心里没有激动,只觉得自己像是一只人畜无害的兔子,突然被丢进了猛兽群中……
…………
拖了两个月才发新书,先跟大家说声抱歉。
之前有老粉应该知道,皇兄这本书最开始是失业在家,没有收入,想拿几个月全勤过渡而写的。
没想到上架后成绩出乎预料,承蒙大家的厚爱,一举拿到了精品徽章,才让我有了继续写下去的想法。
皇兄这本书一路走来,十分感谢大家的陪伴和支持,也要感谢我的编辑琉星对我的包容和帮助。
因为前期准备不足,所以皇兄这本书越往后写,越觉得吃力。
评论中大家反馈出的许多问题,我都有认真吸取并试图改进,不过摊子越铺越大,想要修整故事的走向也越困难。
所以在中后期,我更倾向于对人物的塑造和转变。
钰哥儿对国家社稷的责任和隐藏在他心中的痛苦与仇恨,于谦性子里的刚直和想要报效明主的冲突……
疯狂的忠犬舒公公,执拗脾气臭的老王大人,爱财如命的沈貔貅,双面卧底的小公爷,还有看似混吃等死但其实死穴是太宗皇帝的胡大宗伯……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没能塑造好的,比如陈循的摇摆和腹黑,王翱的谋算,俞士悦的坚持……
我希望书中的每个人都是鲜活真实的,但野心太大,能力不够,即便是耗费了这么长的篇幅,还是有太多觉得写的不到位,不满意的地方。
说说新书,大概半年前,我开始有筹备新书的想法,考虑过写嘉靖,也考虑过写洪武,前者在大纲阶段被否决,后者则是在开头都写好之后,始终觉得找不到感觉。
于是,我把目光放在了其他的朝代,便发现了宋仁宗赵祯。
作为历史上被诟病最多的王朝,宋代有着诸多弊病,赵祯是大宋立国后的第四位皇帝,也是第一个继承过程当中没有起任何风波的皇帝,后人对于赵祯的评价,毁誉参半。
有人觉得他垂拱而治,安和太平,培养出了范仲淹,富弼,包拯,韩琦这样的名臣。
他和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打下了基础,他生性善良,待人宽厚,即便是面对普通的宫人奴婢,也不愿多加苛责,一生所为,配得上仁之一字。
但是,同样也是他在位期间,文臣的地位空前提高,狄青,种世衡这样的名将不得重用,屡遭打压,郁郁而终。
还是在赵祯统治时,辽朝步步紧逼,岁币一增再增,金朝逐渐崛起。
西夏反叛,自立为王,大宋号称养兵百万,却在对夏战事中屡战屡败,不得已用所谓‘岁赐’平息战事,边境可谓一片糜烂。
汴京城的繁华熙攘下,宰执大臣勾心斗角,党争不断,民间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以致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仁宗之仁,便也只剩下一个仁字可足称道了。
在我看来,北宋一代,真宗,仁宗期间,是不亚于明朝由正统到天顺这段时间一样的王朝转折点。
虽然没有土木之变这样剧烈的变动发生,但是,宋朝灭亡的多数隐患,要么是在此时发展壮大,要么是在此时萌芽,直至积重难返。
此时的大宋,虽然立国不久,但已经像是一个被逐渐掏空了身体的巨人,看似强壮,可实际上经不起任何的试探。
金玉其外尚可维持,但败絮其中已成定局。
厚厚的史书当中,一粒平凡的尘埃落下,能否撼动历史的走向?这个问题,我希望能从新书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