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七百零二章 三川北虏乱如麻6
飘天文学 灼热的夏日下,热风吹的人暖洋洋的,
晒干的烟草叶子,成捆成捆的码成一个个高高的垛子,等待烤制的黄白色的烟捆,在风中散发出馥郁浓厚的气息。
随着息工的小钟鸣响,收割的军户们高低起伏的身姿,纷纷停顿了下来,聚拢到田埂旁的荫凉下,掏出自己家预备的黑汤罐,掀开裹着的布卷,盖在上头的饼子还是热的。
相互攀比过自家婆娘的手艺和成色之后,大口的撕饼就汤,然后忍着第一个饱嗝,吧公家发下提神解乏的一小口酒喝掉,惬意的感叹上一声。
“热汤蒸饼,这直娘贼的好日子,不知道还能享多久。。”
乘着树下消食的份儿,思量着这次出工的工分,能够从庄子的流动合作社里,给婆娘和儿女们,换回些什么新鲜的杂什货色。或者干脆换一捆烟叶子回去,蒸蒸拈拈的成一只只手工小卷,也能换点小钱儿花销。
这也是军屯庄发展起来的特色经济种植之一,虽然对这个时代来说属于新事物,却仅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变成需求量旺盛的日常消费品。
这一方面是因为本身作为某种低端香料的提神振奋的功效,另一方面,则是来自新发现的内敷外用的医疗要用价值,比如最常见的驱虫、肠道疾病、外伤感染、皮肤病、风湿症等方面的。
事实上这些年往来东西方的商旅,都会带上一捆粗加工的烟叶,当作旅途各种头疼脑热急症的应急物品之一。
因此当地的军屯庄。通过种植技术和流通渠道官方保护的半垄断,攫取了大量的利益。
类似的经济作物还有很多,大片雪白绽蕾的棉花、成林的甘蔗,绿油油的甜菜、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不同季候的作物,分布在这些军屯庄的周边。
习习作响的虫鸣中。还有断断续续的声音,随着热风传过来
“这西域之地,昼夜温差大,。。”
“原本只宜牛马驼羊等大畜生息。。”
“但自从军庄开始推广之后,连国中的猪兔等小畜,亦能在当地蕃息滋生。。”
“这其中周折和繁琐,一言难尽,当初带来的种畜也不知道各色因由死掉多少。。”
“才养出适宜当地的新种。。”
“象这长绒种兔。乃是西北的草兔与当地獭兔杂合而生,不但绒。皮,肉亦可加工食用。。”
“只要有足够的饲料,生养起来极快。。”
我忽然觉得有点惭愧起来,让西域引进国内的小型牲畜,只是我随口的一句话,真就有人奉为圣论,滋滋以倦去求是求新了。
凉棚下的盘子上放着几样当地的作物。还带着新鲜挖出来的泥土味。摆在一起,还有继续向西扩展种植范围的计划书。只是我不免要些感慨,
经过了无数时空的转换之后,这些作物终于在提前了一千多年的时空后。抵达了它们最初时的目的地。
这些随我跨时代一起过来的作物,已经是不知道多少代的衍生品了,经过了最初好几代的退化和变异,才逐渐将产量和习性稳定下来的所谓改良种,虽然现实产量比原始母本缩水了将近三分之一,但是胜在推广的适应性好,
为了配合这些高产耐活的新作物推广计划。
安西也有一个专门由营田大使管辖的农政司和相应的农学所,进行人才培养和研发。前者主要负责批量育种和推广适宜当地的作物,而培育出来的良种幼畜。通常情况下也是只供应给各地军屯庄堡,然后才会自发的向民间慢性扩散。
而后者最主要的任务的就是尽可能的收集更多的新作物种苗。并就其经济价值特性进行改良,主要的手段以杂交和嫁接为主。
在相对简陋的原始显微镜等工具的条件下,但是在大方向的指导下,尽可能慷慨投入,鼓励一切的实验和创新,虽然真正可能出成果的比率很小,甚至不过百中无一,但只要能成功一项,就代表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比如桃李杂交的奈的出现,很快成为上流社会尝鲜的新宠,而有价无市。当然处于利益和回报的需求,这些新成果都会被军队内部消化,在前期产生了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