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六百一十六章 国恤
第六百一十六章 国恤
“阿拉伯”取自闪米特语“沙漠”之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地区,阿拉伯半岛东临海湾及阿曼湾,西傍红海,南濒阿拉伯海和亚丁湾,亚丁湾西北界叙利亚沙漠,北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由于常年受到干燥的信风带控制,几乎整个半岛都是热带沙漠气候区,并有面积较广阔的河流断绝区域的平坦高原,
由荒漠和不毛之地占据大部分地区的阿拉伯半岛,被横梗在半岛西南端,自北而南逐渐抬高,呈l型分布的山脉群落,分割成自北向南的大内夫得沙漠,代赫纳沙漠和鲁卜哈利沙漠等三个大沙漠区域。
由死火山堆聚而成高耸的希贾兹山脉,不但阻绝了西南沿海与内陆的联系,也阻挡了来自内陆大沙漠的沙尘和热风,同时将来自海洋蒸腾的水汽和云层,留在了红海到阿拉伯海沿岸的长条状地质沉降而成的平原地区上。
依靠季节性的山洪和相对丰富的地下水,当地的居民种植耐旱的农作物和果树,在丘陵和山地中放牧牲畜,繁衍生息了大量人口,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农业区,也大都集中在这片沿海平原上。
这片沿海南北长近千,但最宽的麦地那到麦加之间的阿杜利平原,也不过是五六十公里的纵深。以西南角的土地最为肥沃,物产丰富,农业发达,素有“阿拉伯乐园”之称。盛产小麦、高粱、大麦和小米,以及少量的稻米,收获西瓜、石榴、枣子和芒果,还有无花果、葡萄、香蕉、仙人果、枸橼和扁桃等其他引进的水果,
以麦加以南的地质断裂带为天然分界,分为北部的汗志和南部的阿尔西两大区域。又从地理环境上,将阿拉比亚民族,分为南方的也门人和北方的鲁尔人,以及游牧在内陆沙漠地区的贝贾人/贝都因人,
再加上东部沿海冲积区所形成的季节性河谷地区——内志的外来族群聚居地,构成了半岛上的组要人口成分,可以说,相比荒芜广阔无垠的内陆,阿拉伯半岛人口和财富的精华,都集中在了这些沿海地区。
但此刻这片天赋之地,已经再次变成,来自远方的海盗们狂欢的乐土,在精确的海图和相当先进的导航手段下,他们象贪婪的蝗虫一样,轮番袭击者防备有限的海岸,带来死亡和哭泣。
由于马斯喀特与其他沿海城邑和小港不同,历史悠久的名城和第一大港,鉴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面临大食人在东部沿海严阵以待的戒备和反扑,当地活跃的唐人船团也将进入一个相对低调的时期。
很长时间将不会踏上陆地,而专心拦截过往船只,以所属的国籍来决定,是击沉、俘虏它们或是收取高额的过境税,而将大量适宜浅水的快船,作为机动力量转而加强到西部的红海沿岸。
于是,东退西进的战略转移,让这次灾劫轮到了红海沿岸的土地上,毕竟大食帝国的版图是在太大了,数不胜数的港湾和极其漫长的海岸线,让王朝在对海上的被动防御使中,处于疏于防范疲于奔命的态度。
但事情总有例外,一只小小的船队,正航行在霍尔木兹海峡上,小心的观望着海面,炎热的日照和海风,让大多数人的神志变的有些昏昏沉沉起来。
他们正是大唐船团中,以夜遇风雨失去联络为由,跑出来打算自己单干的一小撮人,为了躲避和摆脱船团的搜寻,他们是从马斯喀特一路北行不停的兜圈子。没有足够清晰的海图,也没有船团排除的领航员。
最终下定决心,在陌生海域重新合和起来的,只有一千料两只,和一千五百料一只,三船之中只有一只千料船,是被地方淘汰下来的早期型飞鱼船,经过了修补和改装,也是一艘可观的战力,加上另两只传统唐舶在吨位上的优势。
但只要不过于靠近海岸,也足够欺负下那些大食人的近海巡船。
有船上的大食奴隶为向导,他很容易就洗劫了好几个相当肥腴的村子和一个市镇,让食水、果蔬补得满满的,还有钱币丝帛装满了几大箱。
在异乡再次重操旧业的感觉,让这些前海贼么很有有些志得意满起来,终于下定决定,在做一笔大的,就离开这鬼地方,改名换姓到天竺那些附国买地做个田舍翁。
何苦受制于人受那个编管行事的鸟气,他们都是懒散惯了,或是受不得管,都是对半军事化管理的颇有微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