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第四百八十八章 想念与交涉
第四百八十八章 想念与交涉
长安韦宅,
“老相,这是通政司刚送来的天子幸东都的随扈名单。”
薛景仙恭恭敬敬的坐在太子少师韦见素面前。
“大人临走嘱咐,有事多向老相请教。”
“这个梁蛮子,倒是会给我找事啊。”
韦见素叹息道。
“我和颜相为政事堂留守,以鲁王西京留后,知内枢密使。其余省台部正,皆要随行?”
韦见素看了眼手上的献书。
“那枢密院呢,怎么安排。”
“两位枢密使大人,左枢密李大人母丧守孝在家。郭枢密随扈,除了仆固大人,其他枢密副使皆留守长安。”
“那你看出什么了么。”
“还请老相训下。我只是觉得陛下此去东都,或有大举动的,所以做了长久的安排。”
“能看到这些,已经算不错了,可惜还不够啊。”
韦见素微微颔首。
“那为什么是鲁王啊。”
“难道不是陛下有培养立储之意么。谁都知道鲁王最长,又深得陛下之心,金匮留诏也只是以防万一的手段。”
“不过是朝中武人势大,那些朝臣文官反弹争权的手段而已。”
“什么。”
”本朝自立国以来,文武之限,就不甚泾渭分明,但是无论是爵品,还是勋职,文臣总是要比武臣差一等的,哪怕是象三公三孤三少,也是武臣多居文臣之上。”
“那是因为本朝历代天子都崇尚开边重赏军功的,作为武功出身的,总比积累资历和绩效的仕途,更快更容易一些。”
“要知道,治政定国,立世百载之功,虽然前有房、杜、萧、魏奠基于前,后有姚、宋、张、专美于后,但他们最高封爵也只及国公而已。而历代以军功入王者,却是不乏其人的。因此本朝以来,文臣不乏转而领军追逐军功的,而将帅转入朝廷为相,却是天子养老优遇的手段。”
“如今安史逆乱,对武人显赫之势,敲响了警钟,那些世职文臣士人,总算找到一个藉以拨乱反正,压倒武人,扬眉吐气的机遇。偏偏朝中有几座大山是不能忽视的。”
“首当其冲的本来是郭枢密,可惜郭枢密醉心与私房,终日含饴弄孙,长期不理世事。李枢密祖上是胡人,。”
“倒是你家大人,善于经营,创制了许多名目,为国家产生大量的利益,又恰逢其会,救乱定难,鼎新革易,不仅仅据与将帅的格局,大有名臣的气象。没人眼红和忌惮那是假的。”
“更何况,枢密院本来是那些宰臣,不愿意那些将帅入相,而鼓捣出来的妥协手段和优养名目。所以可以楞凭那些阉竖如何败坏,都没有人指嘀。”
“但是到了你家大人手中后,却在短时内迅速变成与政事堂并立的军国机要所在。他们怎么能不忌讳呢。身为宰臣虽然能质询、过问枢密院的情形,又怎么比的了,之前对军将的处置和专断呢。”
“而现今,你家大人与天子关系亲近,又有拥立之功,现在已经成为朝中、军中出身不显者的一面旗帜,他们怎么不会担心手中的权柄,因为武人势大缩水。”
“虽然现在政事堂的那几位大都是知晓事理的人,就算偶尔个别位有想法,也翻不出什么浪来。但不代表他们就可以长期熟视无睹啊,他们的幕僚官属,门人子弟,可未必有这种国事为先的城府和气度,他们也要追逐自己的前程和出身。”
“鲁王知内枢密,不过是过度的手段,并不是天子真的有意针对谁,但是那些促成此事的人,却未必没有想法,要知道本朝开国,是有尚书令之职的。”
“老相是说。一旦鲁王为储君,为了避讳避嫌,内枢密这个职位将效法太宗故事,被虚悬空置。这才是他们的打算啊”
薛景仙脸色严肃了起来。
“那么我家大人北上会盟,也不仅仅是天子的意思了。”
“你家大人身在其位,是暂且无忧,不过安排继任的人,就不好说了。”
“那。”
“你是想说,为什么我也身为文臣。却要拆他们的台么”
“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