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波斯湾 25章 新时代盔甲
风扯紧了帆,高高的桅杆上,软帆兜了两篷满满的风。()船尾处的甲板上,摆着马丁时常要用到的玻璃房子。他是嫌舱里气闷,在这没什么人的甲板上,更容易工作。
他饶着兴趣的看着眼前的赵伏波,这一次马丁并没有留在华夏岛上,他要与赵伏波一起前往黄沙城。大约在他看来,华夏岛上的事物已经告一段落,是时候该近距离与学生讨论一下未来。而今天马丁想与赵伏波讨论的是,未来的华夏军,应该用到哪儿的问题。
此刻赵伏波正对华夏军的新制服表露出更多的兴趣,这与新宋装、新宋裙没有一点关系。而且它根本就是分为上衣与裤子两件,甚至这种军装还是迷彩的。
那是来自欧洲、阿拉伯、大宋的画师,甚至还包括了扶桑的画师。他们代表了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艺术角度。当马丁要他们画出一幅,无论扔在哪一处沙漠里都不容易被看出来的图画时,迷彩就出炉了。沙黄色的底色上,一些细小的褪色、黑色、红色斑块组成特殊的图案。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迷彩的伪装效果。事实上,无论多好的迷彩,在极近距离的时候都会被发现。那么迷彩的好坏,事实上是体现在中远距离上。马丁设计的指标就是,在150米左右的位置上,要获得良好的隐蔽效果。这件事从华夏岛开始建设,陆续前来的画师们就在考虑这样的问题。
因此这些画师在亚丁、黄沙城附近、甚至深入过阿拉伯帝国各地,刚各式各样的图画,几年前就画了近万张。顺带着画师们也在各地画出了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画法的画。他们画过了埃及的狮身人面与金字塔,也画过了巴格达的宏伟建筑,更有沙漠之中曾经的古罗马、古希腊的踪迹。
不得不提的是,这些画因为东西方绘画技法的融合,以及使用材料的多样性,现代颜料的出现,一切都被迅速改变。同时这些画法创造出来的作品,被各地的君主制们大量收藏,因为绘画、音乐等等东西方艺术形式在华夏岛的融合与发展,这一时段在后世被称为“开创了艺术的黄金时代”。
大概这个时代对于艺术是不是黄金时代赵伏波不关心,要说关心他得说自己的夫人那才叫艺术,至于其他种类的艺术他欣赏不了,也不打算明白。他只是奇怪,此刻的军装比起过去的军装来看,颜色中透着十分的古怪。而现在的盔甲,不得不说十分难看。比起自己被老师马丁强扒下来,成为礼仪性盔甲的战甲,要难看许多。
不过善于打仗的赵伏波,在看过穿着这些盔甲的人,与过去的黑色板式盔甲以及披风的组合对比之后,他理所当然的选择了这种隐蔽性良好的盔甲。虽然在《》绝对不能发现,但要保持静止要要与门边一块石头分辨出来,却不是容易的事情。
此时的盔甲给赵伏波的感觉,并不像过去那种板式盔甲的组合那么安全。它是一种半硬式盔甲,而且不能防备重型武器的近距离攻击。当然此刻的“华夏虎贲军”也根本不在乎近距离的重型武器,倘若谁真的要掂这么一个重型武器来到拿着左轮****的他们的身边的话,那真就叫犯傻了。
但这种半硬式盔甲,对于箭枝、铅丸的防御力大为增加。可以说对于箭枝的攻击,完全是免疫的。通过水压机压制的钢盔已经脱离了原始的形态,马丁给两位也装上了支撑系统,外部带有与军装一样的盔套。脸上带带着一层半硬式的带有风镜的脸甲,只不过在平时可以推到头顶上。盔甲类似于现在防弹衣的模样,没有魔术贴就使用帆布带子来连接。按马丁所说,这是适应于现代火器战争时的装备,至于冷兵器时代的装备,已经到了淘汰的时候了。
对此赵伏波没什么好挑的,因为这种半硬式的软甲穿上之后,比起过去的那种盔甲是舒服太多了。而且因为没有板式盔甲的阻碍,汗水散发起来也容易些。赵伏波的改变还有还有一件事值得说,那就是雪茄烟已经正式上市,烟斗开始告别华夏。
手中掏出火柴来,在自己的靴子底上轻轻一划,就着了起来。这是一种新型安全火柴,别看在靴子底上很容易就划得着,但想要让它自燃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这种火柴的销量,居然比起老式的火柴更大得多。据赵伏波知道,马丁的手下还在研究那种纸火柴,那当然是为了节省木柴的原因。
而赵伏波当然不是关心那种火柴真正的原因,他关心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