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墙 第三百零七章庞门当兴
诸葛亮的父亲死得早,年幼时的诸葛亮就随着叔父去了荆州定居。更多精彩小说请访问xinbiqi.com但荆州本地的世家很排外,琅琊诸葛家想要融入荆州世家之中,唯一可行有效的方法,就是联姻。诸葛亮的大姐嫁进了蒯家,二姐嫁进了庞家,这样一来无论是在实权派还是在野派,诸葛家都有了关系。凭借这层亲戚关系,诸葛家在荆州站稳了脚跟。
历史上的诸葛亮娶黄氏女为妻,其中也有联姻的影子,黄氏女是刘表正妻蔡氏的外甥女,这种沾亲带故的关系,可以在仕途上给诸葛亮提供一定帮助。只不过当时诸葛亮瞧不上已经老迈的刘表,而刘表那两个儿子更是难入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这才选择了当时落魄的刘备。
世家联姻,以利益为主,至于担任联姻的女子是否幸福,则不在世家家主的考虑范围之内。全凭运气,运气好遇到个情投意合的可以和美过完一生,运气不好那就只能忍着,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扁担抱着走来安慰自己。
诸葛亮的大姐运气就不是太好,所嫁的蒯琪生性风流,偏偏还是个小心眼,疑心病还重。自己是个整天在外沾花惹草的主,还怀疑诸葛亮的大姐跟自己也是一路货色,总担心诸葛亮的大姐红杏出墙,常常无中生有,打骂诸葛亮的大姐。后来随着诸葛亮得到刘备重用而渐渐老实了下来,但这改变不了诸葛亮对蒯家的反感。
在诸葛亮眼里,蒯氏一门皆投机小人,不值得深交。今晚听到蒯良有意将孙女许配庞统之子,诸葛亮心里立刻明白蒯家这是准备开始投机,而在听到庞德公借口拒绝以后,诸葛亮心里是高兴的,也因此跟庞统打趣,打算将自己的独生女诸葛果许配给庞宏。
这本来只是一句戏言,却没想到日后成真,这倒是大大出乎了诸葛亮的所料。不过将女儿嫁进庞家,诸葛亮倒是不反对。比起蒯家,庞家要显得有操守的多,自己的二姐就是一个例子,二姐夫庞山民为人正派,因为庞统的关系,如今也在西汉出仕,眼下已经做到了县令的位置。要知道在西汉的官场,人情这东西的作用不夺,关键还是看个人的能力,庞山民能够做县令,那就说明庞山民的能力足以担任县令之职,而且庞山民如今还年轻,将来有的是机会更进一步。
庞家除了庞统、庞山民外,还有一个庞林也在西汉,不过与庞统、庞山民不同,庞林并不是很喜欢当官,反倒对经商很感兴趣。在西汉,商人并不是下九流的职业,在西汉的朝堂,商人同样也有一席之地。也正是因为这些商人的活跃,西汉才能有底气对人说出不差钱这三个字。
与西汉相比,刘备、孙权这些人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穷。如果多几个字,那就是太穷了。正所谓穷则思变,可想要提高商人的地位,刺激经济的发展,对刘备、孙权来说又太困难,光是世家的集体反对他们就吃不消。
而在西汉,世家讨好刘福都来不及,又怎么会跟刘福唱对台戏,更何况商人地位的提高,世家从中也捞到了不少好处。毕竟每一个庞大世家想要维持日常开销,经商是不可避免的。以前还要考虑名声做些遮掩,但现在随着商人的地位提高,世家经商也不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与其遮遮掩掩跟做贼一样,倒不如像现在这样公开显得光明磊落。
诸葛亮是个有职业操守的人,他并没有借与庞统闲谈的时候探听有关西汉的情报,而庞统同样也没有问诸葛亮有关荆州的内事。二人说着南蛮之行的得失,说到痛快处更是哈哈大笑,只不过庞统笑的开心时候多,而诸葛亮则更多的是苦笑。
“要说起来,士元兄还真是不够厚道,连下三次悬赏,害得小弟差点有家难回呀。”诸葛亮面露不满的埋怨庞统道。
庞统闻言笑道:“呵呵……各为其主嘛。再说了,虽然为兄连下三次悬赏,孔明贤弟最后还不是安然无恙的回到了荆州。”
有些话题需要点到即止,庞统与诸葛亮十分默契的转移了话题,只聊文学方面的事情,对于西汉与荆州的关系,则不再有任何提及。
相比起庞统,庞德公则是老怀大慰,庞家二代争气,庞家在荆州各世家中已经脱颖而出,而方才稍微考校了一下庞宏的学业,庞德公发现庞宏聪慧,只要找名师悉心教导,庞家第三代也可以高枕无忧。
虽然无心官场,但事关自己家族的未来,庞德公同样还是很关心,而现在庞家接下来的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