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骄仙途 大藏经
西藏传统的藏文《甘珠尔》《丹珠尔》的分类法与现存西藏梵文贝叶经写本的实际,共分为22大类。其主要内容涉及佛教哲学、伦理学、逻辑学、语言学、诗学、文学、医学、天文学等。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西藏迄今保存有梵文、藏文和巴利文等贝叶经古写本(其中包括部分纸质贝叶经式梵文、藏文写本)千余函(种),共5万多叶(页),其中有不少属孤本、善本、珍本类品。
梵文贝叶经是古印度佛教徒用铁笔写在“贝多罗”树叶(即贝叶)上的梵文经典,经文涉及佛教经典、古印度文学、法典等内容。西藏现存的梵文贝叶经保留完整,成为世界上梵文贝叶经保存最多和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有多个版本,比如乾隆藏、嘉兴藏等。现存的,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巴利语三大体系。这些又被翻译成西夏文、日文、蒙文、满文等。
中文名属于佛教经本分类“”和“象雄”
目录1内容简介2语系?巴利语系?藏文3代表版本?象雄?房山石经?白玉大藏?敦煌藏?中华?满文?西夏文?傣文?蒙文大藏?契丹藏?赵城金藏?高丽藏?龙藏?元代官刻?石刻藏文?十二部经?乾隆版4现状1内容简介编辑佛教文献蒙古文《》抢救性影印出版工程,历时15年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
古象雄佛法《象雄》蒙古文《》是《中华》的蒙古文版,它既是佛书,又是涉及哲学、历史、医药等众多领域的古代百科全书。影印版蒙古文《》被整理成为精装本共四百部,其中收入《甘珠尔》一百零九函、《丹珠尔》二百二十五函、《宗喀巴文集》二十函、《阿旺却丹文集》五函、《伏藏经典》四十一函五百余篇。
据了解,作为蒙古文《》一部分的蒙古文《甘珠尔》于清康熙年间木刻出版,另一部分蒙古文《丹珠尔》,清乾隆年间木刻出版。《丹珠尔》世界上仅存三套,分别收藏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图书馆和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社科院信息中心。此外,《伏藏经典》是清康熙年间手抄贝叶孤本,是康熙帝第十七子允礼亲王私人图书馆镇馆之宝,后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特殊时期”后期被内蒙古师范大学廉价购得。
蒙古文《》总编委员会总编金峰说:“以上文献古籍,由于年久保存不当,有的缺函缺叶,而且均开始风化,不少函帙卷章有墨迹脱落现象,整理、对勘、扫描、影印都十分困难。《宗喀巴文集》和《阿旺却丹文集》藏本中目前存在极少数的缺失部分,我们将继续与国内外珍藏单位联系,争取将来在出版本书补编时一并补入。”
三十多年来,汉、藏、满等文字《》已陆续整理出版完成。最新出版的蒙古文《》中的《甘珠尔》和《丹珠尔》有蒙、满、藏、汉四种文字对照目录,这是其他语言文字版本《》所没有的。蒙古国在乌兰巴托正着手把中国出版的蒙古文《》转写成蒙古国通用的西里尔蒙古文出版。
古象雄佛法汉译工程在京启动[2]佛教典籍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内容包括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在内)、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编纂,始于释迦牟尼涅盘不久,弟子们为保存他的说教,统一信徒的见解和认识,通过会议方式的结集,形成一致公认的经、律、论内容。[3]其后又增加了有关经、律、论的注释和疏解等“藏外典籍”,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大部类。原始佛教分裂以后,各大派别大多按照自己的观点编有本派的藏经,但只有上座部的三藏比较《象雄》完整地保存下来,其他部派的典籍除了在汉文译本中保存一部分外,基本上都已散佚。早期的梵文经典只剩下少数零散贝叶本或纸写本至今尚存,全部三藏已难窥全貌。
现存的,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蒙文、满文、西夏文、日文和巴利语系等七大系统。此外,还有契丹文的刻造,但尚未发现传世的刻本。汉文为大小乘佛教典籍兼收的丛书。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以后的千余年间,仅经录即近50种之多,流传至今尚有20余种,收录的经籍数量不等。各个时代编纂的,形式和内容互有不同。除房山石经外,宋代以前的基本上都是卷轴装帧的书写本。北宋开宝(968~975)年间,第一部木版雕印的问世后,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