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之剑 第二章故国风骚
更新:01-03 13:15 作者:九龙之心 分类:玄幻小说
就在前方的不远处,有一座闻名于世的陵墓,世人称之为伏生陵。不过,在三古时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楼齐开国之后,初望四年春天,太祖皇帝命工匠重修此陵,扩建了其规制,并让光禄大夫太史令司马少冲作《伏生颂》以告天下。过了三年,太祖皇帝又遣人在附近督造了楼齐沿袭至今的皇家陵墓。
据堪舆楼齐皇陵的风水师所言,依照天星风水的术法,伏生陵处在苍龙七宿的角宿与亢宿之间,也就是苍龙的犄角与咽喉之间,靠近龙耳的位置附近,而楼齐皇陵则坐落在龙首的位置,取其致天子之意,寄予了太祖皇帝希望古往今来所有的天下名仕皆能为楼齐帝王解疑答惑的夙愿。
伏生陵位于楼齐皇陵的东偏北,与楼齐皇陵之间仅有一座矮小的山丘,而这座山丘恰好遮住了楼齐皇陵的绝大部分景观。卫迁与赵子坚从目前的位置即便站在马背上也只能看到少量的建筑隐约于丛林之上。但是,他们如果愿意从前方不远处右手边的林间道路深入进去,则能得窥伏生陵的全貌。
中古之初,千古一帝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原之后,曾经焚书坑儒,颁布了挟书律,下令禁止儒生以古非今,凡民间敢私藏诗书与百家典籍的人,必诛三族,儒家流派因此遭受重创。伏生冒死夹壁藏书,使书经由此逃过了焚书之难。
秦亡汉立,汉文帝求治书之人,当时已经九百多岁的伏生言其女羲娥,更授之于太常掌故晁错,才有了如今世传的书经。到了汉武帝时,儒家又出了一位从圣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流派得以名列正统,继而兴盛,后世经学家将其与伏生并称为“董伏”,遂受后人崇拜。
在距离伏生陵很近的时候,卫迁与赵子坚胯下的飞雪马已经减慢到了人类步行的正常速度,似乎唯恐惊醒了长眠于此的英魂。
行至距离伏生陵大约百步的地方时,两人都翻身下马,运用内息荡去全身的风尘,慢慢地步行到伏生陵的入口处停顿了下来。
卫迁对着伏生陵微微躬身行礼,而赵子坚则拂袖而礼,深深地做了一个长揖,表情甚是恭敬。就连他们身后的飞雪马也安安静静地站在那,没有多余的动作。
太祖皇帝通过《伏生颂》昭告天下之时,便有儒家流派的人经常如此,千万年来一直延续至今,这种行为渐渐成了过往之人约定俗成的礼仪。
卫迁与赵子坚缓慢复行了百步左右,这才又翻身上马,沿着著名的舒华古道一骑绝尘朝楼齐国都的方向飞奔而去。
半个时辰之后,落日早已消失不见,夜空的东西方向各升起了一弯弦月,淡淡的圣洁月光取代了日光照耀着这片大地。
抬望眼,已经依稀能够望见一座危耸入云的玲珑高楼,而这座飞檐走角的高楼,便坐落于楼齐都城舒华的皇家宫阙流景宫里。
“过伏生陵六百里,东行而望,见危楼入云。每逢社稷,祭祀天地,登高而望远,豁然兮东海横入眼际。隐隐有海外仙岛三座,一曰蓬莱,一曰方丈,一曰瀛洲。或曰之五,不可考。是楼者,入云以观沧水,遂名之云水楼也。”
这段文字出自《流景赋》,是前朝光禄大夫太史令司马少冲所作。他就是太祖皇帝当年作《伏生颂》的那个人,乃是中古西汉司马相如之后,才华横溢,时人常常道其诗成六步半,这篇赋更是流传甚广,为诸国少年竞相传诵。
另外,这篇散赋也是很多人认知楼齐的一个起始,它于世人皆知的伏生陵落笔,从天文特征、地理形制、历史人物、民俗物产以及政治措施等各方面对楼齐舒华进行了描写和叙述,流景宫更是以之命名,堪称后世赋中绝唱之一。
不过,在人文景观中,无论是世人皆知的伏生陵,还是玲珑危耸的云水楼;在地理景观中,无论是沂沭双水于都城舒华外的护城河交汇,还是龙脊河贯穿三分之一的国土后被东海吞衔;这些都远远没有楼齐境内梦幻的双月天文景观更令世人惊叹,故而楼齐帝国在大陆上还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就是双月帝国。
每逢月初,夜空东西方向都会各升起一弯新月,到了十五,两个望月合二为一,变得绯红,照耀得夜空似晚霞染透,至月末,东西双月互换成晦月,如此循环重复。但是这一天文奇观,只有在楼齐境内时才能观看,一旦远离楼齐境内便无法再看到。
其实,在三古时期,楼齐境内同其他国家一样,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