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是病娇,得宠着 第409章 欠打
殿内烧着暖炉,暖和得丝毫感受不到一点属于严冬的寒气。文师阁 m.wenshige.com
南曦披着一件外袍,斜倚窗前锦榻上,腿上盖着柔软暖和的毯子,阳光淡淡打在她的脸上,映得眉目沉静柔和。
纤白手指执一本书册,保存完好的书册封面上印着四个醒目的鎏金字体,端正肃穆。
《静华秘史》。
闲来无事,挑本书打发时间,恰好南曦最近又有些想要了解静华女帝生平的想法,于是就让人从宫中藏书阁里挑了这本书送过来。
史书的记载出自专门负责编纂修书的文官之手,记载的是静华女帝轩辕丹姝的一生功过政绩,虽相对公正客观,颇有一种旁观者清的冷静,只是感情上却不可能站在书中之人的角度去描述当时的情景与内心的想法,况且帝王的感情本就伴随着太多的禁忌,许多事情就算是史官也不敢详细记述下来。
丹姝十六岁登基为帝,十四年功在社稷。
史书上大多是褒赞歌颂,所用的词汇也都是“英明睿智”,“公正贤明”,“勤政爱民”,“杀伐果断”,“惩治贪官”等一系列所有该出现在帝王身上的描述。
静华女帝在江山社稷上几乎未曾犯过错误,就连静华九年到静华十三年期间所发生的,关于四位皇夫接连暴毙的事情,她也处理得极为漂亮,手腕很强,成功安抚了各大家族因此生出过的不满和猜疑。
只是书中一带而过的寥寥数语其实已经暗示了当时的暗潮汹涌。
以至于后来的东窗事发,才引发一次几乎堪称为宫变的家族抗议,皇夫暴毙的真相被揭开,各大世家的愤怒直逼大正宫,纵然贵为一国之君,也无法用雷霆手腕压下大臣们的怒火与不满。
各大家族势力不小,盘根错节牵动着皇权。
那四条性命需要有人给出交代。
况且当时以“侍奴”身份权倾朝野的容怀瑾已经威胁到了各大家族的利益,他们同心协力,不惜一切代价为了铲除此人——而四位皇夫的暴毙,除了引发他们的雷霆怒火之外,对他们来说也是个最顺理成章又千载难逢的机会。
静华女帝心怀天下,是一个且圣明公正的皇帝。
以前事情没有暴露,她尚且可以袒护,可如今事情已经真相大白,她若继续处置不公,会有损她帝王威名,甚至危及江山与苍生——而这,绝不是容怀瑾想看到的。
那个全心全意爱着静华女帝,如何忍心看着她敬若神明的女帝陷入两难?
所以即便已经坐上摄政王之位,最终也心甘情愿用自己的性命去赎了罪孽?
爱得偏执,亲手杀了所有的情敌,只要心爱之人眼里只有一个他,却到底不忍看着她被逼迫,被为难,以至于亲手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这样的感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悲在静华女帝生来就背负了帝王职责,无可选择。
悲在容怀瑾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疯狂滋生出偏执与占有欲,无法控制自己的心魔。
悲在皇权与臣权的抗衡,以及天下苍生和所爱之人在心里所占据的分量孰轻孰重。
南曦看到书中的江山大义,看到后世臣民对静华女帝的称颂,看到文臣史官对那个男人行为的记载,被归于“野心勃勃,独揽大权”,唯独对两人的感情,几乎很少提及。
所以四大家族逼宫的举止也冠上了“清君侧”这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她其实是无感的。
看书中的故事,完全像是在看旁人的人生,自己没有身在其中,感受不到主人公当时的心境,甚至不如那场跟容怀瑾初遇的梦境能带给她更清晰的感受。
短短半日时间,南曦自然不可能把整本书看完,但她无意间翻过其中一页,上面是如此记载的:“静华十三年秋,皇夫摄政王身患重疾,太医束手无策,深宫静养数月,终薨于腊月十八,帝哀恸欲绝。”
丹姝十六岁即位,次年为元年,静华十三年就是三十岁。
按着书中记载的年纪来说,容怀瑾比丹姝大了不到一岁,他死后不久,丹姝也崩了。
两人都只活到了三十岁。
还有关键的一句:“静华十三年冬,摄政王薨;次年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