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 第2278章 天命,知行

更新:09-05 17:58 作者:永恒之火 非包月作品 分类:女生小说

    方运不由得想起宁安城外陈观海的化身与妖圣狼戮分身的战斗,当时虽然看不懂,但现在仔细想来,两人战斗所用的圣力气息,远比自己的枯朽之力浩大和凝实。

    目前自己新的枯朽之力还比不上两位半圣的分身,但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正在向那个方向转化。

    在方运的神念“眼中”,家国天下内有无数淡金色的枯朽之力在相互纠缠成长,最后全部成长为新的枯朽之力,而之后再诞生出来的枯朽之力全部都是新的枯朽之力,完全代替之前羸弱的老枯朽之力。

    枯朽之力晋升,整个家国天下的气息也变得不一样,变得更加厚重,更加沉稳,也更有威仪,仿佛由少年成长为青年。

    待新的枯朽之力再次充满家国天下后,便只是量的增多,没有像之前那样从质上开始提升。

    方运知道这已经到了一定极限,只有自己实力更强之后,枯朽之力才能继续成长。

    看着枯朽之力,感受枯朽之力蕴含的生灭气息,方运有种感觉,一定是妖皇发现了枯朽之力的特别之处,所以才铤而走险进入树界获取这种力量,可惜阴差阳错被自己弄到手。

    “一般来说,众圣封圣前都会将力量凝练到极致,达到所谓的纯一,我之前参悟的时候,准备等以后随时舍弃,但现在想来,妖皇不应该为了短暂的力量而花费那么大的精力。不过,圣道根基对现在的我来说太远,我现在主要的目标是锻天命。”

    “锻天命……”

    方运晋升四境之后,就开始琢磨锻天命。

    平天下大儒基本都有能力锻天命,但锻天命的过程不同,结果不同,最后也有高下之分。

    如果说修齐治平四境是《大学》之路,那锻天命便是源自《中庸》。

    《中庸》开篇便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一句是《中庸》全篇总纲,历代读书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中庸》中的“天命”并非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短语,是上天所命的意思,字面上的意义是上天所给予人的事物叫做本性,但这句话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说是上天赐给了人本性。

    正确的理解是,人的本性是自然形成的。


    在儒家的观念中,上天、昊天、上苍、造物主、天帝等等并非是人格化的存在,并非是有上天这个人或神,而是为了方便理解和描述所以用这个词语。

    天,便是包括万界的物质、万界的运行规律、万界的力量等等一系列之和的整体。

    儒家最为看重本性,历代众圣与大儒多有论述。

    锻天命则是指锤炼人的本性,只有坚守自己的本性,才能铸就圣道根基。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这八条目,其实都涉及到锤炼本性,甚至可以说,这是先贤们探索出来的一条锻天命的捷径。

    人自然形成的本性是纯粹的,但人无法直接感知,因为本性是无形的,读书人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行,才能逐渐感悟本性。

    在圣元大陆,有关“知”与“行”的讨论很多,对于“知”或“行”本身的理解也不同,不过方运最支持的不是知行合一,也不是主流的知先行后,而是行先知后。

    从天的角度来看,知行合一或知先行后都没问题,但从人的角度来看,行先知后当是正理。

    人非生而知之,既然人有所不知,必然要求知,而求知,便是行。

    从人的角度来看,知行合一是不存在的,只有圣贤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人,只能先行才能后知。

    至于如何行,则极为重要,从格物到平天下的八条目,便是一种针对锻天命的“行”。

    至于这“锻天命”细节如何,方运现在并未完全理解,只是有模糊的概念和方向。

    之所以要文宫火锻天命,是要炼化那些在“行”过程中沾染不好的事物,而那些不好的事物太难炼化,耗时日久,所以一切能增强文宫火的神物便成为人族四境大儒最急需的宝物。

    既要增强文宫火,又要保证不会成为新的污染,这种神物极为难寻。

    方运发现三位大儒陆续清醒,便收回神念。

    就在刚才,三位大儒像街边那些一边看下棋一边指点江山谈论天下的老头一样讨论火山酿,无比兴



第2278章 天命,知行  
相关:    星辰之主  挂了99次之后  女神的贴身高手  特拉福买家俱乐部  邪王嗜宠:鬼医狂妃  
下面更火
搜"儒道至圣"
360搜"儒道至圣"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