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七十三章 市政(三)(今日第八更奉上)
更新:09-02 18:18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军事小说
1663年5月20日,在与定军镇间隔一两百公里的保德县境内,军管委员邵耀光正对南方的铁匠乡、新邓迪乡和上尉乡进行视察。
这几个地方,但凡稍微了解一些东岸历史的人都知道,是当初莫总参谋长从葡萄牙人手里讹来的。这几个地方,从一开始就是手工业者扎堆的地区,当时通过向东岸出口烛台、鱼钩、小刀、绳索、包裹、木桶、容器等各类手工业品获取利润,同时从东岸进口食品和其他一些商品转到葡属巴西一带,贸易一度非常兴盛,人口也开始慢慢增多。
后来在东岸人获取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后,因为华夏东岸共和国糟糕的宗教政策(不准信仰罗马教廷,只准信东岸人自己的天主教)及葡属巴西殖民当局背后的煽动,部分葡萄牙移民携带家人和财产离开了这几个定居点,使得三地的手工业生产一度大为萧条。
好在后来东岸政府组织了一些移民过来,同时通过各种低息或无息贷款鼓励留下来的手工业者兼并离开的那些人留下来的产业,招收更多的学徒,以尽快恢复产能。而也正是在他们千方百计的努力之下,保德县的手工业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并依托南方平安县、定西县、夷陵县等广阔的市场,一步步走向了壮大。如今这里几乎成了定军山脉一带有名的手工业生产中心,每年生产的大量商品行销南、北鸭子湖地区十一县数十万人口,为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自己赚取了大量的收入当地比较成功的一些手工匠人如今已扩大了作坊规模,添置了一些新的机器设备,将以前的纯手工生产升级成了半机械化生产,君不见当地由政府投资兴建的中央动力车间内,几乎每天都有排队前来租用蒸汽动力的生产商,整个保德县的工业生产产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今天邵耀光来到保德县南部的工业区(这里有河流可直通平安县,能航行72吨级内河小火轮,这极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其实主要还是想看看他们的经营状况,毕竟这里可是保德县政府最大税金来源地了,也是全县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不可不慎重。另外一点呢,这几个工业区的卫生状况也是老大难了,上头三令五声要求进行改造,邵耀光琢磨着这事也拖延不下去,因此准备过来找他们谈一谈这事,政府出一部分资金,再行使徭役征发权动员一部分人力,这些作坊呢,也每家每户摊派一些银钱,大家一起出力把这一片工业区的环境给整治好,这样对大家也都有好处不是。
“啊呀,现在生产成本太高了。”一个葡萄牙裔出身,但汉语却说得很溜的冶铁作坊主坐在一张破破烂烂的松木椅子上,一见着邵耀光的面便叹着气说道:“我上次的木板房作坊失火,后来想修一座砖石砌就的坚固厂房,可是去乡里一打听,泥瓦匠、石匠的工资普遍都上涨了10%,听说是县里在修什么大型谷仓,乡里也在修中小型谷仓,这不是瞎搞嘛……”
邵耀光一听作坊主的抱怨便满脸黑线,现在非国民劳务工这么多,其中不乏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东岸共和国泥瓦匠、石匠、木匠的日工资已经很久没动过了吧。这么多年了才勉强涨了10%,且这还是在政府大型基建项目较多的情况下造成的,项目结束后工资水平可能还会降低,非国民劳务工把东岸的工资水平压制得常年不能动弹,你还不满意、还在这叫唤,这是多么缺心眼哪!
“现在印刷工和排字工的计时工资水平太高了,战争爆发到现在,已经足足增长了15%,我原本想指望今年能降一降,但看来不容易。”又一位主营印刷业务的作坊主上来倾诉道,这人的作坊规模不小,他每个月都从南边的靖江造纸厂买来各色纸张和油墨,然后开工印刷大量书籍、报纸、杂质及政府文件、科普宣传资料等等,而且随着国内百姓识字率的提高,他的业务有越来越红火的趋势。
因此,在听到这个哥们也抱怨后,邵耀光更是不能忍了。大哥,今年县政府财政收入好不容易有了些盈余,正打算在全县范围内多兴建八所小学和一所初中呢,这教材印刷的项目已经全部委托给了你们作坊;另外医疗卫生及农技的科普宣传资料也由你们来印刷,甚至就连道教总会要求印刷的一千册《新道德经》也被你们包揽下了,这业务如此红火,难道不该多招一些学徒来扩大生产规模,再给核心老员工涨一涨工资吗?你这抱怨怎么就只让人感觉到资本家的贪婪和奸诈呢?真是乱弹琴!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