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 第十一章、首鼠两端

更新:09-02 12:29 作者:赤军 分类:军事小说

    站出来驳斥朱铄之人,年方弱冠,乃太原郡晋阳人也,姓王名昶字文舒。

    太原郡内最大的显姓便是王氏,出过一位名闻天下的司徒王允,而王允之侄王凌在是勋牧守河东时被强征为客,后又得王粲等人举荐,如今官至瀛州刺史。不过王允、王凌这一支源出祁县,跟王昶这晋阳王氏,五百年前或为一家,如今却八杆子都打不着了。

    只是都在同郡,声气相通,时人都目王凌、王昶并为少年俊彦,王凌年长,王昶乃兄事之,等到祁县王家再次发达以后,晋阳王氏干脆腆着脸凑上去联宗,把两家并为了一家这在当时也并非罕见之事,大家族总是利用联宗手段,把家族势力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只要保证大宗不易,吸纳越多同姓做小宗,叶茂则枝繁,枝繁则干壮,干壮则本固。

    曹丕做太子的时候,就通过王凌的推荐,使王昶为太子文学,因为识见不凡、文章典雅,受到曹丕的敬重。王凌本意既为这小兄弟安排个好职位,又方便将来曹丕登基后,王家可以因此而贵,谁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曹丕当了太子没多久,就被人给扳下台了。

    王凌失望之余,也觉得挺对不起王昶的,正好朝命放他为瀛洲刺史,便即邀请王昶同往。曹魏改制以后,州、郡属吏多由朝廷任命,而非长官自辟,但长官总还是需要几个心腹之客的吧,哪怕不占编制,也可以寻机安排些临时职差,等累积一定功勋之后,再请吏部授官那比较方便终究制度初建,漏洞还很多。若根本没人去钻空子,那才是奇怪的事情哪。

    然而王昶却一口回绝了,说曹丕待其甚厚。他宁可跟随之藩,为其藩中小吏。曹丕因此更为看重王昶。很快便引为心腹。

    朱铄劝曹丕响应曹冲的号召,起兵造反,主要理由有两点:一,这天下本来就该是大王您的啊,您当过太子,乃是受小人构陷才惜失其位;二,不怕曹冲别有用心,他根本就没有打过仗。您可是多次上过阵的人哪,只要在作战过程中稍微使点儿力气,便能夺得军权,到时候还怕他曹冲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吗?

    当然朱铄也说了,我只能就政治形势上来帮您分析一二,我本人不懂打仗,咱们若是响应曹冲,起兵“清君侧”,究竟能有几分胜算。这个我可不保准,您再问问别人的意见吧。


    王昶站出来驳斥朱铄,首先说了:“若从起兵。是必败也……”

    今天的大致形势,以及曹冲打出来的旗号,跟西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何其相似?但那只是表面上类似,真要是细致对比起来,咱们根本就没法跟吴王刘濞相比啊,刘濞都输了,更何况咱们呢?

    “汉初所置皆大藩也,吴、楚之强,三一天下;今则小藩。即关东四王合兵,亦不足天下之十一。汉高芟夷群雄。并灭异姓诸王,经惠、文至景。功臣多故,名将凋零,晁错、魏其之谋,何如萧、张?亚夫之勇,未及乃父也,亦能定吴、楚之乱;我朝先帝亦马上得天下,虽乃薨逝,诸曹夏侯多在,强兵锐卒未老,吾等何以抗之?”

    这种叛乱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嘛,就算曹冲联络了再多的势力,对于天家来说,亦不过癣疥之祸而已。

    “且吴、楚之乱,肇于晁错削藩,曲在朝廷;今朝廷无所曲,历阳王所指,亦未称名……”你说有小人蛊惑君王,要“清君侧”,那你倒是提个小人的名字出来啊,结果只是这么笼统地、含糊地一说,那谁能够心服?

    再说了“汉际纷乱,百姓苦战久矣,幸得先帝拔其涂炭,谁愿重蹈兵燹?民既不附,兵又不强,以何为恃?”

    曹丕说你提的这几点我都明白,所以我才犹豫着跟你们打商量嘛朱彦才所言不为无理,如今曹冲要扯我上贼船,我听从是死,就算不肯响应,他到处一散谣言,朝廷真能信我吗?恐怕乱平之日,就是我丧命之时啊。兵无常胜,世事难料,说不定拼搏一把,倒有几分成功的可能性呢?

    王昶摇头道:“五五之分,乃可一搏,九一之分,搏之何益,徒伤军民耳。大王昔在洛阳,并无失德,群臣皆知,怜念大王者未知凡几。关东变起,朝廷而能治乱者,唯太尉是宏辅耳,天子必召其归,是公仁厚,但哀告之,必肯相全。且今太皇太后为大王生身之母,天子即欲罪大王,太皇太后岂忍相弃?”

    曹丕说那这么着,我再等等看,倘若天子真的召回是宏辅主政,我就归从



第十一章、首鼠两端  
相关:  三国外志  殷墟  龙战野  洗烽录  勒胡马    神级插班生  网游之菜鸟很疯狂  逆剑狂神  九星霸体诀  
下面更火
搜"汉魏文魁"
360搜"汉魏文魁"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