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执刀记 310 兵制
腊月初八,林建岳在保州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安军抚军活动。
整个北伐过程中,伤亡的数量十分巨大,勋田勋屋这些虽然暂时没有发放,但抚恤赏赐必不可少,这个工作刘秉云带着一大帮人干了几个月才理出头绪。
由于人口临时过度集中,保州出现了一种畸形的繁荣,军队都住在城外,保州城也快住不下了。
林建岳知道是时候进大都了。
这段时间林建岳在保州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干,而是在考虑改组军队和组建陆军军校的事。
长期以来,其实是林建岳一人独立控制了军队,随着军队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有些力不从心,登基之后就更没法控制了,重心也将从征战转为内政,建立帝国的军事制度迫在眉睫。
林建岳好好回忆了一下梦境历史中明朝的兵制,虽不是很清晰大致还是知道的。
明朝采用的是卫所制军卫法,即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中央取消枢密院,改为五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控全国卫所军籍,有统兵之权而无出兵之权。出兵权力如征讨、镇戎及训练这些是由兵部掌握的,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统军将领,授予印信,领军出征,完事了得把印信还回来,将领和卫军分开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种统军权和出兵权分离很合理,就是到了现代还是这样搞,可见这个办法是十分正确合理的,也可保证皇帝独掌军事大权和中央集权。可是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会极大削弱部队的战斗力,初期还好,时间越长,战力越差,到后来就没法看了,这林建岳怎么会干?千秋万代做不到,但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他不想华夏民族衰弱起伏,他要一直强大,永远强大,即便以后不是他的林家王朝,所以要借鉴后世的一些经验教训。
明朝军队分为京军和地方军两大部分,京军是是全国卫军精锐的集合体,平时宿卫京师,是征战主力;地方军则是普通卫军、边军和民兵,和现在各路、州、府的守备部队差不多。京军地方军都实行卫军制。
在明朝初期,卫军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生产力不高的时代维持了庞大的军队,很好地维护了中央集权和帝国统治,可是到了中后期后就彻底不行了,因为卫军不是专职的职业军人,是军户还要屯田补充军粮维持生计的,常备军人只占二三成,其它屯种田是哪里来的,国家给的,种子农具牛这些也是官府给的。但这人啊在利益面前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许多军户的田地财产在长时间过程中不断被豪绅将校霸占,生活都没有着落了,战斗力可想而知。
卫所制林建岳不会搞,他要的是职业军人,专业的主力军团,可是要维持庞大的军队需要的养兵费用是恐怖的,现在的经济模式撑不起,这就是为什么林建岳很早就计划开海,还要定下不停向外扩张领土殖民外族的政策原因,这些王圭刘秉云他们暂时是看不到,但时间长了就明白了,明白了后就会继续执行,执行久了成定例规矩了。
将不知兵是不行的,可是知兵了就会私将,就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军事集团,手里有刀,即便军政分离,国土大了,交通不便,真一心造反还是控制不住的,再遇到皇帝没本事不作为的,那就危险了。
怎么办呢?林建岳有两个办法,海军已经实施了,陆军也将实施,就是继续建立陆军军校,领军前先接受忠君爱国洗脑教育,逐步在全军替换中下级核心将领。而高级将领和各军团主官讲究任期,在同一只部队同一军种之中不得超过十年,最好五年一轮换。特别厉害的就会升到中央,遇到大战难战,接皇帝及兵部命令临时外出领军,打完回京,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人上人的生活。
而兵部是文人控制的,文人和兵部都是皇帝控制的,林建岳没有奢望自己的子孙都像他这么能打,当然能打最好,不能打也必须首先学会控制人、控制朝政、控制军校,确保最核心的权力在自己手里。
林建岳知道,要想永远保持帝国无敌于天下,光是目前铠甲武器弓弩先进是领先不了多久的,火器的最终普及是历史和人类进程的必然选择。
林建岳专门派镇抚司组织了一个部门到全国全世界去了解,惊奇地发现,外边现在是真没有,但这宁朝居然有,可惜是坚硬的竹筒做的,这火药就是烟花用的黑火药,那威力没法说,打不死人不说,不小心还得把自己干翻了,自然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