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明珠不识君 第二百六十二章 胜利之后
一战定乾坤,也定下了江山。
明军击败了鞑靼军,占领了金都城。混乱中鞑靼大军除了九王子脱利、南院大王李祟光、和几名文官武将护着大妃和年幼王子逃走后,剩余的鞑靼军和民众一败涂地。
明朝打败了鞑靼国!人们均又惊又喜。他们原本没有奢望能打赢仗。比起鞑靼军,明军并不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朱堪直甚至做好了打败仗再与敌军打十年艰难战争的准备了。可人们万万没有料到,这场大决战竟然以这么简单利索的方式胜利了!代宗朱堪直的一生劲敌鞑靼大汗库恩里死了;他彪悍好战的继承人北院大王辛吉大王子也战死沙场;善智谋能征战的南院大王李崇光造反了;八个部落的头人万夫长也多半死于残杀中;鞑靼国的精锐军队损失了大半
鞑靼国打败仗的最重要原因是,南院大王李祟光的临阵造反,他和九王子弑父争位直接影响了战场形势,动摇了辛吉王子和鞑靼军的军心,造成了兄弟逾墙内部厮杀,一下子就输掉了这场最重要的大决战。
代宗率领明军进入金都城,派出兵马继续进攻周围辅城,把这块蒙古大草原的南边置高点牢牢得掌控在手中。金都城后是一马平川的蒙古大草原和寒冷冻土。明军占领这里就等于扼制住了草原民族南下的关口。这一战打得鞑靼人再没了进攻内地的基石。
两军暂且休战,等待着下一步的决策。不久后,鞑靼人传来了讯息。鞑靼国内乱了。脱利九王子带着幸存的左国师等文官武将,大妃王子们逃回了鞑靼京城上元都。与驻守京城的各部落的头人万夫长和王子们展开了激烈的相互指责,争夺汗位和瓜分势力的争端中。库恩里死后,遗命由脱利继承汗位,一些部落头人和王子不服,争议不休,甚至动了兵力。就没有更多精力兵力与明朝开战了。而这一番争夺大汗宝座,登上汗位,再排除异已恢复各部落元气,重整蒙古大军的混乱可能要持续十年二十年之久。蒙古人再难有余力南下抢掳汉地了。脱利九王子和鞑靼各部落头人王子们各自派出了使者,要求与明朝停战和谈。
人们闻讯大喜。数百年来蒙古草原上的心腹大敌,终于毁于内乱、实力大减,退缩回草原深处了。中原民族大明朝可以稍喘口气了。
而这一切,都是有赖于一个少女的援助。就是她亲自得去谋划、操控、推动了整件事情的发展,使事件翻天覆地得逆转了。她一个人改变了这场战争的进程,使天下形势为之大变。都是一位叫“明前”的少女。
***
战争结束,一切迅速地恢复了原有秩序。
前线的“金都城”留下了许规和几位大将镇守,固守防线,防范敌军。与鞑靼国进行合谈或者偶尔的小战役。代宗与小梁王率领着文官武将们凯旋回朝,返回北疆西京。前线的战争一旦赢了,后面大明的问题便迫在眉睫了。
此时,大明的“大胜捷报”也传回了西京和京城“金陵城”。全国臣民们都为之欢天喜地、举国欢庆。垂帘听政的董、王两位太后等皇室宗室们和朝廷内阁也下旨表彰。代宗与太子回到西京,北疆百姓们夹道欢迎,杨皇后也在藩王府设宴欢迎丈夫和儿子得胜归来。
北疆和大明朝都陷入了难得的喜悦中。
西京是北疆的都城。古人认为东方主春,西京的正门便称成“向春门”。但是此正门不向着东方,而是面向大明内地的方向南方。以示藩王之心始终向着大明京城金陵城。这城是大明最靠西北,防御蒙古的军事重地,又是北地藩王的驻藩地。因此城池非常雄伟壮丽。也是仿照大明京城建立的。东西南北各有数条大街,把西京分成十多个里坊。有九个路口,号称九九之衢。城里南文北武东富西贵,一条宽阔中轴线穿过了街道里坊也穿过了藩王府,俨然就是个自立为王的北疆小京城。西京建造得格外雄壮大方。
藩王朱堪直在弱冠之年被分封到北疆,隐隐就是当年争太子失败,被先先皇放逐到蛮夷之地了。他以为自己这一生就要终老在边陲之地了,就把西京当做自己的京城建造。建得极像金陵城。却没想到有一天他还能被邀请回出生地,重临帝位。真是天意造化啊!
代宗仅在西京待了一两日,京城就传来了各种消息,使朱堪直下定决心,立刻整队挟大胜的余威返回金陵城。向朱氏皇室、京城内阁和全天下的臣民百姓宣告他回京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