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六章 学文(求推荐票)_页2
更新:10-18 19:50 作者:摇摇-欲坠 分类:军事小说
了,等朱瞻基彻底明白,这一天的功课才算结束。
经历过后世的填鸭式教育,现在的这种教育方式对朱瞻基来说,根本没有半点压力。
后世的小学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劳轮番交替,语文的广博,数学的精深,彻底开发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
而这种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精英教育,学的还只有语文一科,所以这些对朱瞻基来说,学的非常轻松。
唯一不算轻松的,就是每日一百个大字了。
朱瞻基算是领略到了这个时代的人对于书法的重视了。在后世的人看来,写字只是工具,只是途径,但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把书法看的比文采还要重要。
他年龄还小,每天只需要写一百个大字,但是这每个字都必须工工整整,一点错误不能出,哪怕字上面多了一个墨点,都需要重写。
前世的周游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但是每天写这一百个毛笔字,真的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
不过他也没有半点抱怨,而是把写字当做了磨练心境的方法。
他却不知道,解缙虽然每天只是简单地赞赏两句,但是他的字早已在内阁以及朱棣那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能够用毛笔把字工工整整写出来就很不错了。这个时候,只是临摹,根本没有书法可言。
但是朱瞻基不仅仅是朱瞻基,他还是周游。
周游在现代社会中小学是个落后生,二流子。这样的学生在上学期间为了出风头,往往会写一手好字。
周游的硬笔书法就写的很不错,楷书仿了几年庞中华,拥有了一点基础之后又向行书方向发展,再到草书阶段,就有了自己的风格。
他现在虽然只有六岁,刚开始练字,但是前世的风格却影响到了现在。
所以他的毛笔书法虽然基础差,但是整体的框架结构与风格都在,让他的书法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风格。
并且他的书法风格不是那种华美优雅,自带一种冷峻与凌厉,非常具有气势。
这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解缙在他面前不会无底线地夸他,但是在内阁的一帮同仁,包括皇帝面前,只差把他夸成圣人了。
这也让一帮同仁无不羡慕异常,能为世子师。并且还是一个未来极有可能当皇帝的老师,这可是解家三代兴旺之势啊!
朱棣也从朱瞻基的书法中看出了杀伐果断之气势,对这个肖己的孙子越发中意。
严令世子书法绝不可出文渊阁,对于一个才六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书法风格实在有些太超前了。
朱瞻基对此一无所知,他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放在熟悉环境方面,外面的风风雨雨,跟他现在还无关。
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次参政,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永乐元年五月初一,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平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河南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
此奏章一出,立刻引起朝堂上下议论纷纷。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此举乃是逢迎朱棣之心,也是朱棣对朝堂的一次试探。
朱棣迁都之心可谓是司马昭之心,但是如今的金陵可谓是世界第一大城市,人口逾百万。
江浙一带又是著名鱼米之乡,经济发达,将首都迁往现在只是一座小城的北平,朝堂阻力非常之大。
朱棣即使有难得的霸主之势,也不能直接逆势而为,想要迁都,也要讲究方法。
第一步是将北平列为陪都,时机成熟,再宣布迁都。
内阁众人也对此举意见不一,为了此事争执了数日,都没有一个结果。
在文渊阁读书的朱瞻基原本对此事一无所知,他读书在文渊阁与藏书库天一阁之间的侧殿,与大堂尚有一段距离。
侧殿有五间,有一单独小院,并且直通内宫,可直接到他居住文华殿,本仁殿。
而文渊阁依托皇宫城墙而建,在皇宫的最南侧,进入宫门可以直接入文渊阁,想要进入内宫却还要经过门禁。
他年龄太小,与外臣接触过多,并不是一件好事。为了避嫌,朱瞻基一般很少进入文渊阁。
不过这一日午时已过,解缙还未到来,加上他也难免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