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王侯 第一三三八章 水落石出_页2
相信这件事么还以为我林觉反出京城是甘心要谋逆造反么你们这些人就是不肯相信真相,偏偏要亲眼所见才肯相信。
这下你们明白了郭旭是怎样一个暴虐之人了吧。
哈哈哈。
我不是笑郭旭,我是笑你们罢了。
林觉笑声不停道。
</p>张寒秋皱眉咂嘴不语。
</p>继续说下去,张大人,后续如何杨俊被斩首之后,朝廷里发生了什么林觉问道。
</p>皇上下旨斩首了杨俊,将他的请罪折子公布于天下。
随后任命吕中天兼任枢密使之职,任命袁振乾为枢密副使</p>什么吕中天任枢密使林觉失声惊呼起来,到现在为止,这是他听到的最意外的一件事了。
</p>原本是要提拔白奇为枢密使的,但不知为何突然让吕相暂代兼任枢密使之职。
皇上给出的解释是,白奇资历尚浅,不能服众,此刻当以重臣担任此职,方可稳定军心。
以吕相暂代,对于稳定大局有好处。
待局面稳定再觅合适人选任命。
这一切变化的太快,各种私底下的消息满天飞,我也不知道具体的缘由。
</p>哦都是些怎样的小道消息林觉偏偏对这些私底下的小道消息感兴趣了起来。
</p>张寒秋皱眉道有人说是因为白奇上奏皇上说,不该杀杨枢密使,这是自毁长城之举。
惹得皇上不高兴了。
还有的人说,是皇上要白奇肃清杨俊的党羽,要他去将尚留在霸州的韩刚马青山等一杆北征将领都治罪斩首,因为</p>他们也必须负兵败连带之责。
皇上也担心他们因为杨俊被诛杀而心怀不满。
但据说白奇拒绝了,于是枢密使之任便不了了之了。
总之,还有各种说法,我却没有心思都去打听,你知道我不是那种喜欢打听小道消息的人。
</p>林觉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问题比自己所想的要严重的多,他原本对杨俊之死的疑惑现在有了一个基本的答案。
而且在这件事之外,有多了一层担忧。
事情很严重,严重到几乎已经无法挽回的地步的。
林觉几乎可以断定,杨俊之死是辽人的阴谋,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何郭旭在这种情况下会处死杨俊的行为。
郭旭也许很蠢,但吕中天绝对不蠢,他难道不知道杨俊的死意味着什么但他却似乎并没有阻止郭旭这么做。
林觉做出这样的判断的原因自然是从张寒秋叙述的言语之中得出的。
</p>杨俊之死是辽人的诡计。
朝廷被迫杀了杨俊。
张大人,这是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你身在京城,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林觉沉吟道。
</p>张寒秋呆呆半晌,皱眉道你怎会得出这样的判断</p>很简单,其一,郭旭要杀杨俊,不必等到杨俊认罪。
兵败之后,便可以此治罪。
为何要等到杨俊主动上奏请罪才动手而且是在和议条款通过廷议之后才这么做。
杨俊的死同和议的条款之间必有关联。
也许这个解释并不足以服人,那么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
假设是辽人要求杀了杨俊,是否可以完美的解释郭旭为何在和议条款达成之后杀了杨俊的举动因为协议的内容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三条之外,还有一条隐形的要求,便是要郭旭杀了杨俊。
我本诧异这和议的条款太过简单,太容易达成了,加上这一条,则没有了这方面的疑惑了。
</p>张寒秋满脑子迷雾,一时没能想明白这其中的关窍。
</p>林觉沉声道辽人在协议之外只需再提一个暗中的要求,郭旭在这种情况之下便不得不答应。
而这个条件必须是既能让郭旭接受,又能达到辽人削弱大周的目的。
杨俊可以当替罪羊,郭旭可以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卸到他的头上,这样他便可以避免舆论的压力。
杀杨俊又很符合辽人的利益,辽人的目的便是要分化大周和女真的同盟,和大周和议成功之后,他便可以全力去剿灭女真人。
之后他还是要对我大周动手的。
那么剪除杨俊,便是为了将来回头对大周用兵之时少了一个大麻烦。
杨俊是我大周军中的主心骨,他若在,辽人还是极为忌惮的,因为他能凝聚军心,能够指挥的动兵马。
也只有他适合领军作战,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服众的。
你也说了,朝廷杀杨俊是自毁长城之举,说明你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若是能逼得大周杀了杨俊,那可比得些赔偿的银子和物资更让辽人高兴呢。
</p>张寒秋猛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只是还有些疑惑可是皇上大可直接杀了杨俊便是了,为何要闹得在朝堂上那般不可控制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