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皇帝 第414章 太子只是太子_页2
,天生自带“主角光环”,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虽然刘渊多年来一直在提倡推广“夏人”的概念,但他心里清楚,在夏国人的心里,胡汉还是有别的。
刘夏是要在雍、凉、并扎根的,汉人力量不断抬头的当下,刘渊需要刘瑞的血脉来稳固人心,消减国人对胡夏的抵触。
刘渊自然不会仅因此,便立刘瑞,若其只是个庸人,再管他有多少“皇室血脉”,刘渊也不会立。通过这么些时间的观察,在刘渊看来,刘瑞确是稚嫩,但还不是庸才,这也就足够了。
当然,刘渊心里也有警醒,要提防“胡系”势力的反扑。这毕竟是关乎大夏是谁“当家作主”的事情,对胡人老族,刘渊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又打又拉,但在夏国的势力,仍旧不小,他们也是夏国的根基之一。
到如今这个地步,刘渊甚至不能保证须卜、贺兰、仆固、乌氏、独孤、奚氏、昆氏这些匈奴老族的态度。这些老族,在刘渊建立大夏的过程中基本都是为他马首是瞻,族中人才,在屡次作战中,战亡者无数。
讲真的,哪怕刘渊再强势,在这种很可能涉及到“根本”的问题,刘渊也不知道这些人,会不会紧跟着自己的脚步走。
若说再削减氏族力量,刘渊也不愿再下那个刀了,毕竟“汉系”力量也是需要制衡的。刘渊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稳定他的统治,断然不会忘记他的根本。没有了胡臣、胡将、胡民的效忠,他这个大夏皇帝也是做不下去了。
思来想去,只要军队不乱,一切问题就都好说,而对这点,如今的刘渊还是有自信的。
宣室之中,气氛稍显凝重,刘珩四人被刘渊集中于此,在旁侍候着的是新任的中书令王柔。殿外,是三省大臣以及还朝不久的卫王刘仇,都屏气凝神,等待着殿内的结果。
“朕,欲从尔等兄弟四人间,择其一立为太子!”看了兄弟四人许久,刘渊开口了,说了句道明目的废话。
若没有刘渊之前的安排,闻此言,刘珩三人或有期待,但此刻,除了刘瑞尽力地表现着自己的淡定,其他三人,脸色都不怎么好看。
刘珩表情淡漠,只是袖袍之下,双拳握得很紧。刘珝埋着头,身体紧绷不欲刘渊察觉到自己穷目的愤懑与不甘。刘琤倒是平静地目视前方,眼神之间没什么色彩,面上难掩苦涩。至于刘瑞,目光炯炯,清晰地感受着扑通扑通,加速的心跳。
将几个儿子的反应尽收眼底,刘渊心中并无多少波澜,看向刘珩,淡淡问道:“元横,你是长子,你觉得你们兄弟,何人有德居东宫,承继大夏社稷!”
迎着刘渊的眼神,刘珩张了张嘴,哑然无声。刘渊就一直盯着他,几个呼吸的功夫过后,刘珩一拱手:“父皇属意何人,儿臣都拥护之!”
没有管刘珩言不由衷的话,刘渊要的就是他这个态度,望向刘珝。
“郑王弟,忠正果毅,勤于王事,任劳任怨,可以为嗣。”察觉到刘渊目光,刘珝抬首高声到。引得殿中几人侧目,刘琤都颇为讶异地瞥了刘珝一眼。
刘渊闻之,表情捉摸不定,好生地审视了会儿刘珝,刘珝这下很是大方地与刘渊对视,不曾躲闪。
“元珏举荐你,你个人觉得呢?”良久,刘渊转头问刘琤。
刘琤沉默了好一会儿,方有些艰难地应道:“儿臣才疏学浅,不敢有所奢望。储君之事,请父皇自夺!”
殿中又静了片刻,刘渊也不问刘瑞了,窸窸窣窣的,刘渊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递给王柔:“烦劳叔优,拿出去宣读!”
见着刘渊的动作,刘珩三人,都不由面露颓然。这诏书都拟好了,又何必再“假惺惺”地来询问他们?
“诺!”王柔恭敬屈身,双手从刘渊手中接过。殿门大开,十分谨慎地捧着诏书走出去。
“你们也都出去吧!”见还站在殿中的四王,刘渊摆了摆手。
殿外的诸臣,除了少数人,大部分也都是望眼欲穿。
“文和,这东宫之位总算要落定了!”李儒在贾诩耳边低语:“立晋王,这朝野上下人心也就定了,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贾诩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配合着点了两下头,至于其心中到底作何感想,丝毫不露痕迹。
殿门大开的动静,立即吸引了朝臣们的注意力,不论胡汉,俱严肃地望着手捧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