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风流 第三七九章 白鹤亮翅在云端_页2
收到,齐王如何能以射掉一只讯鹰来延迟朝廷的通告信息?
……不过,这也说不准。
李毓祯又一哂,没准她的齐王叔就会百般心思遣出宗师破坏电波传讯了。
这不是不可能。
虽然电波如同太阳发射光一样,是辐射出去,即使宗师境高手能以神识外放搜索到电波,但要打断它的发射,除非是在电台外围的附近,瞬间以极大的力量隔绝扭曲周围那一片的空气,才能打断或电波的射出。
这难度肯定是比射鹰难千倍,普通的宗师都还做不到。
而且,除非这位宗师直接摧毁发射电台,否则电台可以不间断发射,宗师能隔绝得了多久?而宗师打断电波传送甚至摧毁电台,本身就意味着暴露了,要考虑的是立刻抽身逃跑,要想封锁信息那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延迟十分钟,上一级电讯台就会做出反应。
所以电波传送被断这种可能性比较小,李毓祯要关心的,是电波传讯的保密性。
她看过帝国科研院的实验演示,电磁波的理论并不复杂,当然若不是理科学者专门从事电磁方面的研究和实验,普通人要在现实中发现并注意它,那真不可能而法师研究的是另一条道,真理的规则领域完全不同,就好比一南一北,无法互相理解,彼此争论起来就是“这不合道!”“这不合科学!”的鸡同鸭讲,术士和院士只要处到一起就充满这种你荒谬的争吵。但这种理论一旦发现了它,就是如此简单。
所以,无线电通讯的应用并不复杂,大唐一旦大范围建设无线电台,相信过不了多少年,其他国家,至少乌古斯汗国,这个很早就学习大唐发展理学教育的国家很快就会跟上来,而其他国家只要了掌握原理,也能研究出设备,截获大唐电波并设法破译但这还是相当远的事,至少三五十年内,其他国家即使走上无线电通讯道路,也不可能成长到能截获大唐已经研究到第四代的无线电通讯波。
这就是藏拙之用。
走一步,预十步。
大唐是走出十步后,才会亮出一步。
凡是低端技术就容易模仿,大唐要保持军事和国力的强大,就必须让别人无法模仿,只能跟在后面,当他们从低端模仿时,大唐已经走在高端了。
……
李毓祯取了张御笺,写了几行字,盖了“昭洐其华”的小印。
“给帝科院朴院士。”
关夏应声取过御笺,以函封之,以标准的御阁体书上址和名。
太子没有吩咐立即送达那就是按例处置,关夏将这份函搁到侧边的黑漆镙钿条案上。
屋角的机械钟内银色的长针静静指到整点时,就有司递监的内侍脱履轻然无声的进入,将条案上分匣归置的已批奏章和太子下达的令函分类递送政事堂、枢密阁这两大军政总枢,或是皇帝直辖的部司,或是返回都进奏司下发。帝国科研院是属于皇帝直辖的部衙,要由司递监“直送”。
御阁外骄阳似火,沿着长廊摆置的瓷盆万年青叶子浓绿碎金,跃动着光影,盆下的阴影随着骄日上升渐渐缩成盆底一团。
已经午时了。
关夏轻轻提醒。
李毓祯搁下朱笔,扫了一眼御案,尚有三匣奏札还没批阅。她起身下榻,午时要陪父亲用膳。
未时过来继续批札,而御案上又已经搁了新呈上的两匣札子。
虽然经政事堂处置的都有贴黄节略,而且大部分政务都已经在政事堂处置,没有上呈,入到东暖阁御案上的只是千分之一,但李毓祯还是有种身陷文牍的感觉。尽管她以神识浏览奏事札子很快,但问题是政务处置需要思考,权衡,不是读得快就处置得快。难怪历代先皇都不长寿,日复一日的陷于这种阅读批复的枯燥工作中,还要殚精竭虑的思考,规划帝国的前途,权衡大臣关系,处置政务纷争,怎么长寿?
……最主要是无趣。
李毓祯目光扫过长窗,窗外湛蓝的高空,洁白飘浮的云,自己却在这苦哈哈的批奏札,处理国政军政这种种破事,而萧琰呢,这会没准是在湛蓝天空下、清清山水边携美同游,悠哉乐哉,逍遥快活……李毓祯薄凉的眸子里就飕飕的飞寒刀子。
萧悦之不是说好朋友要两肋插刀?
李毓祯决定插萧琰两刀。
想在温柔乡里安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