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亲王 第088章一将无能_页2
更新:11-22 06:39 作者:名门传说 分类:军事小说
提督大人笑得很是神秘,又带着些诡异。但仅有四名护卫相随的金道三在疑惑之余,也只有耐心的等待。
8月中旬,在日军优势兵力的逼迫下,叶志超弃守公州,退至平壤。同时接到朝廷的正式任命,由其总统在朝鲜各路清军,而聂士成……在接到中堂大人一纸急令后,愤而回国。在其后数月直至甲午战争结束,李鸿章都对其避而不见,赋闲弃用,直到……载洵授命出任南洋练兵大臣,以十门大炮的代价,为其“赎身”,铁血将军聂士成才得以再度出山……
但凭心而论,清军在平壤的败局,从李鸿章选择听信叶志超伪造的战报并任命其为“总统”时,便已注定。
8月31日,叶志超电告李鸿章,主张“俟兵齐秋收后合力前进”,李鸿章竟认为是“老成之见”。直到朝鲜平安道监司闵丙奭电告日军正向平壤扑来,李鸿章才意识到事态严重性,急电叶志超“预备进占”,光绪帝也对叶志超很不悦,下旨要平壤清军“不得以兵未全到,束手以待敌人之攻,而于敌之分兵修道,听其自由往来,不思半济而击之术也”。
一个无能的将军,一个是纸上谈兵的指挥官,再加上只凭热血胡乱比划的皇帝。清军在平壤空有天时、地利、人和,却没有这将些优势充分利用,反而出现了“始清兵渡江,我民争箪壶迎馈,而乃肆盗掠,大失民望”等让因军纪败坏,而让朝鲜当地民众寒心之事。
反观日军在朝鲜的境遇,除了“所有地方之韩人见我军则回避逃匿”,被日军强征来的朝鲜夫役,“皆怀畏怖,不肯服役,强使服役则中途逃窜,比比皆是。因此,北进各队及元山支队,其行进途中备尝给养缺乏之苦。师团本队除粗米饭外,副食毫无,仅以一匙之盐,供数日之食”。
就连被日本人拥立为王的朝鲜统治者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亦暗中向清军传递情报,企图里应外合击退日军。再加上东学军等朝鲜民众武装不断的偷袭,日军在朝鲜可谓步履唯艰。
但就是这样,在十天之内,日军依然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清军主帅叶志超消极避战,飞函各部皆退入城内,“坚匿平壤,龟缩不出”。
9月13日,日军完成了强攻平壤的战前准备,元山支队进至顺安,切断了清军的退路。
14日晨,元山、朔宁两支队齐攻北山,奉军统领左宝贵亲自督战,与日军血战不退,却因叶志超急功掣肘,无奈败退,北山危急。
彼时,清、日双方兵力相差无几,清军为平壤战役准备已久,物资充足。尤其是大同门江面浮桥、朱雀门、牡丹台等关键阵地皆在我手,若能将士同心,拼死相争,鹿死谁手,尚未可定。
只是……叶志超却未战先怯,“敌人乘胜大至,锋芒正锐,我军弹药不齐,地势不熟,不如各整队伍暂退叆州,养精蓄锐,以图后举”。
意思就是日军太厉害,要弃平壤而逃。
此话一出,“诸将依违参半”,大多数的清军将领居然全不作声,默认同之。惟有左宝贵痛斥:“敌人悬军长驱,正宜出奇痛击,使只轮弗返,不敢窥觎中原。朝廷设机器,养军兵,每岁靡金钱数十万,正为今日耳,若不战而退,何以对朝鲜而报国家哉?大丈夫建业立功,在此一举!至成败利钝,不遑计也。”
左总兵慷慨陈词,怒色形面,恳望叶志超“同心合力,共济时艰”,更是派出亲兵监视叶志超,以防其逃跑。
统军主帅,能混到叶志超这样的,也真是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主帅失德,清军只能各自为战,更有心怀鬼胎者不计其数,可以说,清军已经为自己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大将于平壤之战的前两天到达汉城时,即向麾下的军官们训示:“万一战局极端困难,也绝不为敌人所生擒,宁可清白一死,以示日本男儿之气节,保全日本男儿之名誉。”
虽说,此言是为激励前线将士,但实际上,多少也透露出日军在战前对于平壤战役,也并无太大把握。平壤之战的结果,正印证了那句“两军相逢勇者胜”的古语。
“有此将领,有此军纪,不败亦难!淮军……哼哼……”
在接到清军兵败平壤,朝鲜全境失守的战报之后,与李中堂的怒急吐血和光绪的惊慌失措不同,在淡水造船与台湾巡抚桂良一同巡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