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门 说说城管的来历
更新:11-01 16:16 作者:九月欢颜 分类:都市小说
已经看过十五章的书友肯定会发现,章节名中原来的“城管”被改成了“市容办”。是的,确实改了。书友方永很仔细,向我提了一个问题,问我那个年代就有城管执法了吗?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在说起城管的前世今生时,才想起来我的小说设定的时间点在大修的时候往前提了,那么在八几年的时候还没有城管一说。
既然说到这个问题,咱们就当闲聊,也来看看这个现在被大多数人诟病的单位是怎么来的。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第一轮,处于大踏步前进环境下的各个城市,都出现了因为生活问题而走上街头做小买卖的人,他们有的是无业人员上街谋生,有的是单位效益不好图个副业补充以往,甚至后期最早从国企出来的下岗人员,以及后来涌进城的农村人员,他们都成了小说里王鲲、刘胖子那样的“练摊”人。
大家应该对当时温州产的“纸糊鞋”印象深刻,这个曾经差点毁了温州商业形象的产品,最初就是从全国各种地摊进入百姓家庭的,几元钱一双的进价,能卖到十几元。另外还有各种冒牌的“苹果”牌牛仔裤,假冒的电器商品、日用品等等,都大量涌入市场,日渐丰富的商品品种既为广大市民喜爱,也为广大市民所诟病。
除此之外,经过十年浩劫后又突逢开放的大环境,许多人都觉得身上的约束轻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管理中各种令大多数市民讨厌的乱搭建、随地吐痰、破坏园林和城市设施等等不良行为。可以说,那个时候,你无论跑到哪个城市,在看到百废待举的同时,也会看到各种脏乱差,城市是灰蒙蒙的毫无美感。
就是针对出现的诸多问题,各地都开始想办法集合各部门搞综合整治,这就是城管最初的雏形。到九十年代初城建监察队伍建立时,队员大多是从这些综合整治的部门中调过来的,譬如小说中现在提到的市容办。这个时候,“城市管理”这一概念还远未被老百姓所了解。 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后来也不是一日就定型的,从上层到基层也经历了不小的争议,在各种力量的推演之下,才逐步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城管”。
1988年,国务院在批转建设部的“三定”方案中,明确了“由建设部负责归口管理、指导全国城建监察工作”。1991年,建设部设置了城建监察办公室。这就是全国城市管理相关队伍被叫做“城建监察”队伍的由来,工作范围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市政设施、公用事业(水、电、气)、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五大块的行政执法,各地政府成立的市容监察大队等各类城市管理队伍被要求整体纳入到城建监察队伍中。 1992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建监察规定》,对这种“纳入”规定得十分灵活,因为各城建监察队伍的“组织形式、编制、执法内容、执法方式”都可以“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一定的考量来确定,因而在三四年后,各地都涌现了了数以百计的执法队伍。上街执法的队伍如此之多,市容、交通、工商、园林、税务、环保、卫生、规划……这么多的队伍各自执法,要完全避免职能交叉和选择性执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1996年《城建监察规定》进行了修订,引用了新通过的《行政处罚法》里的新概念——“委托执法”,并在10月第一次召开了全国城建监察工作会议,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为宗旨,推行国务院法制办提倡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试点”,由此正式形成城管队伍。
呵呵,扯了这么一大堆,估计书友们应该对城管由来有所了解了。至于这一队伍的功过,咱就不在这里评说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嘛,就说这么多,就说这么多~~~~
还是继续去发文,看看王鹏到底是怎么踏入官场的。啊,说到这个,再啰嗦两句,接下去小说会提到“撤地建市”这么个背景。关于“撤地建市”,八十年代有不少,九十年代基本就不太有了,但不是没有。小说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来提这个事情,而且小说设定的地域又是模糊的,所以,还请书友们不要硬套这个事情的实际城市与具体年份,没有实际意义。我如此设置,只是为了让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有更直接获得关键职务的机会,按现在的升迁模式,小说最初出现的一些官场人物是不可能升得那么快的。
好了,废话少说,干正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