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 第四十五章 万斤粮田是如何炼成的_页2
擅自发落,上报县委书记。
杨树根说,我县的笔杆子太少,在宣传上力度不够,缺少这样能写稿子的人啊。
宣传部长说:“可是右派不敢用啊。”
杨树根说:“沒关系,让他写,但不能用他的笔名,换一个名字,稿件要经过三层审批,报社总编先看,宣传部再看,我终审,确定沒有问題可以用,要严防出现类似藏头诗之类的政治问題。”
宣传部长说:“还是杨书记有办法。”
……
地委、省委接到南泰县的喜报后,决定实地考察,亲自验收,县里接到地委的通知后立刻进行部署,杨树根亲自挂帅,在全县征集红旗和锣鼓,把各乡的宣传力量集中到苦水井,由李花子统一管理,营造出一个热闹的气氛來。
李花子精神百倍的投入到接待工作中去,他在麦田附近临时搭了个观景台,上面盖着遮阳布,中间是**的画像,两边是红底白字宣传幅:“农业大丰收”,“工业放卫星。”
会场上插遍红旗,锣鼓喧天,小娃娃们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拿着纸红旗站在道路两边,各家的狗都牢牢拴住,严防出來咬人。
全县各公社的领导都事先來到了苦水井,场地旁停着一排排自行车,有通信员专门看守,要知道每个公社最多有两辆自行车,这可是最宝贵的财产,而且政治成分不好的人还沒资格骑,所以谁要能骑一辆自行车招摇过市,都能得瑟上天。
上午八点,公社通信员骑着自行车风驰电掣而來,跳下车來气喘吁吁道:“书记,來了,來了。”
李花子手搭凉棚向远处一看,烟尘滚滚,是省里和地区的领导所乘坐的车队來了,他赶紧一挥手:“奏乐。”
公社中学的鼓号队开始演奏,各乡的唢呐队也开始吹奏,洋鼓洋号的进行曲和唢呐的百鸟朝凤混杂在一起,要多热闹有多热闹。
车队越來越近,打头的是县公安局的三轮摩托,后面是县委的嘎斯吉普车,再往后才是乡下人很少见到的进口大轿车,而且不是解放前遗留下的,而是新进口的苏联货,车头上一个腾飞的金鹿标志,不懂的人说这叫金鹿牌轿车,懂行的知道这是苏联伏尔加轿车,整个江北地区才两辆而已。
李花子心潮起伏,疾步上前,直奔那辆伏尔加轿车,他想帮领导开车门,哪知道扑到跟前,却不会开这种高级车的门,随行警卫从副驾驶位子上下來,礼貌的将李花子拨到一边,拉开车门,省委第一书记郑泽如笑容满面的下了车。
郑泽如穿着白色的短袖衫,西裤笔挺,皮凉鞋锃亮,平易近人的笑着,主动向李花子伸出手:“你就是种粮状元李花子同志吧。”
李花子受宠若惊,双手紧紧握住郑书记的手,但不敢握的太久,郑书记倒不在乎,和他足足握了半分钟,省里的记者们纷纷拍照,还有个摄影师扛着笨重的电影摄像机在不远处录影哩。
“我这手起码半年不能洗了,和省委书记握过哩。”李花子暗想。
地区领导和县里的领导都下了车,一行人先登上观景台休息片刻,郑泽如说:“小杨,你介绍一下情况吧。”
杨树根早就打好了腹稿,干咳一声道:“我县苦水井公社粮食大丰收,破了有记载以來的产粮记录,这是充分发挥**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是**教导的好,省委、地委英明领导下的成果……”
郑泽如对这些套话不太感兴趣,但也耐着性子听着,完了直接问李花子,“李书记,你介绍一下,具体是怎么取得这样丰产的成果的,政治上的原因杨书记已经说过,你说说技术上的吧。”
李花子也是早就做好了准备的,他轻轻嗓子,声情并茂的用南泰官话说道:“我们公社的这块试验田,整地十八次,深耕八尺以上,共施底肥、追肥五次,先后施用的肥料计有草籽三千斤、塘泥一千担、陈砖土四百担、硫酸铵一百零五斤、过磷酸钙八十斤、水粪肥六十担、豆饼一百八十斤,底肥是结合犁地分层施用的,作到了层层有肥……”
这回郑泽如听的很认真,还时不时做着笔记,地委和县里的领导们交头接耳,目露喜色。
“我看了省气象台的天气资料,南泰干旱了九十天,你们是怎么做的防旱工作。”郑泽如忽然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題。
李花子道:“我们采取了移苗就水的策略,把麦苗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