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小儿止啼_页3
了,下一个继任者,对于他们这些汉族大臣是怎么样的对待,谁心里都打鼓。
但是满清的高层们这些日子可是剑拔弩张,许多人都在暗中串联,为了自己今后的荣华富贵,绝不能退步。
在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诸王会议上,代善主动提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这是尽快结束不安定局面的有利举动。
不料豪格不知道被谁给灌了迷魂汤,想着来个三次三让,他当众自谦退让。
结果如此愚蠢的做派,让两黄旗等支持他的大臣大为失望。
都什么时候了,你不抓紧上位搞这出?
真以为你有爹那种控场的本事?
而多尔衮一方态度毫不动摇,正是打蛇随棍上,你不当正好由多尔衮当。
但是两黄旗的大臣们不乐意!
多尔衮当政,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还就更成了对战锤匪的炮灰。
双方剑拔弩张,一副要死就死,大不了厮杀一阵。
代善不得已退而坚持两黄旗大臣“立皇子”的倡言。
双方意见仍不能统一,两黄旗大臣佩箭而前,再一次以武力要挟,非立皇子不可。
气氛十分紧张之时,代善表示“老不予知”朝政,退出会场,济尔哈朗也随之退出。
第三方中立势力退出。
剩下的三对二,实力差不多。
总而言之,谁也不能火并当场,毕竟皇上的尸体还停着没下葬呢。
那就更有理由斩杀某一方势力。
代善此举并非真心“老不予政”,而是支持两黄旗大臣向对方施加压力的一种暗示。
故而多尔衮见无法再坚持,力求稳妥,绝不能在阿巴泰战死消息,十万人马无法回来的消息彻底爆发之前,又来一次火并。
那当这个皇帝也就没什么必要了,完全是给贺今朝平定辽东做了嫁衣。
多尔衮便机智地提出立福临的折衷方案,代善也就不再坚持,大家宣誓拥立福临继统。
但多尔衮并非真心相让,只是调和矛盾的一种高明策略。
虽然表面上都各安其位,实际上斗争并未结束。
阿达礼等人还在为多尔衮“正大位”积极奔走,两次争取代善的支持时,代善先是教训他勿要再生他意,后更明确警告他祸必立至,并亲自将他俩的阴谋活动告发。
阿达礼的活动绝非孤立的、偶然的行动,必然受多尔衮的操纵和指使。
代善揭发就等于揭露多尔衮,等于将多尔衮一军,看他如何表态。
不想多尔衮心狠手辣,为了保全自己,不惜牺牲同党,连夜阿达礼及其家属全部逮捕处死,杀人灭口,这是代善始料所不
及的,代善在斗争才智上不及多尔衮。
但无论如何,这一举动对多尔衮却是个打击,粉碎了他的政变企图以及自断臂膀。
谁都清楚阿达礼背后的主子是谁,可是给多尔衮干活,稍有不慎便是掉脑袋的事。
多铎也未曾想他胞兄会如此果断,狠辣。
无论是谁,都在极力避免清廷内部爆发出一次更大的内乱。
六岁的福临继帝位,改元顺治,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济尔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摄政,宫廷多数高官没有异议。
多尔衮任第二摄政稳住了多尔衮兄弟集团及其支持者。
但是济尔哈朗谕诸大臣,凡事先向睿亲王多尔衮上报,书名也以多尔衮为先。
面对即将到来的应对,济尔哈朗也并无太多的想法,就让多尔衮头疼去吧,更何况做的越多,越容易出错,将来有的是机会清算。
随着争夺帝位的结束,皇太极下葬后。
阿巴泰兵败山东的消息终究是瞒不住的,陆陆续续有散兵逃回来盛京,诉说着锤匪的凶狠。
满清辽东军民大震,对于锤匪这两个字都不敢轻易提及,甚至都拿来吓唬小孩子。
当然,锤匪大发神威的消息让旗丁们如此害怕,还不是他们将来要上战场,以及从战场上退下来的那些残废士卒的例子在。
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