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五百一十章叛军伤亡几何(第四更)_页2
勤廉兼备,德才并茂,他自己心中却毫无成算。
除了端正士风之外,“策问”中提出的问题还包括抵御外患、消弭内乱、治理财政和破格用人。
对于每个方面的问题,崇祯都正面表述了自己的看法。
然后指出问题的核心所在,要贡士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外患,他认为建州女真本来只是属夷,地域狭窄,人口稀少。
但一旦对本朝发起进攻,竟然势不可当,实在不可思议。
对内乱,他以为流贼与天灾互为因果,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于财政崇祯讲得比较具体,说是流寇蔓延,兵事孔急,国库空虚,粮饷不继。
进言的人却不考虑国家大局,总是要求减免税收。
百姓是国家之本,朝廷怎么会不怜恤呢?
但又要恤民,又要养兵,两全之策却不知是什么?
没有人给出答案。
最后他特别提到:唐、宋时代文职武职本没有什么高低贵贱的区别。
国初的时候用人也不一定都是科甲出身,而现在却成了牢不可破的规制,这种压抑人才的陋规非改不可。
贡士们常年潜心于八股文,对这些重大国政当然提不出什么真知灼见。
他们在皇帝眼睁睁的监视下才发现,题目同原来花钱打听到的完全不一样。
一时心烦意乱,文思全无,才硬着头皮各自应付了一篇交卷。
倒是原本是状元的吴伟业没门路,反倒越发不紧张,从容答题,有了良好表现。
偏偏这种亏,许多花了银子的贡士们,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但是陈于泰是什么人,他的钱可没白花,关系也硬。
就算崇祯连夜改问题,首辅周延儒也能知晓,让人做好充足的准备。
明朝特重科举,科举考试又只重八股文,引导大批士子终身读经制艺,头脑中除了程朱理学的一套性情义理的教条之外空空如也。
这就造成明代各级官僚和士人只会空谈天理,极少政治、经济和军事才能。
新科状元陈于泰不曾想皇帝竟然会如此暴怒,但此时他铁骨铮铮,依旧开口道:
“臣所言并无半点假话,加辽饷只会民不聊生,士卒胃口越来越大,陛下理应体恤百姓,不要在增税。”
被叛军打了一个大逼兜子,让他选择闭嘴,不敢讲道理。
但是陈于泰在皇帝面前,他就敢讲道理!
为人臣子,特别是忠臣,就该敢于冒着皇帝的怒火谏言!
陈于泰觉得此时的自己是正义的化身,越劝谏皇帝,自己的名声越盛,才越能表明自己是大明的忠臣!
7017k
/68/68345/18999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