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流 第510章 大胆计划_页2
众将闻言一片奚落之声,均道:“这厮自己在灵州待不下去了,给自己找点事做。什么巡视防务?哪里需要他巡视什么防务了?多此一举罢了。”
张延龄一行一路沿着黄河南岸疾驰往西南而行。路途上,张延龄等人数次停下,前往黄河岸边查看地形。张延龄不得不承认,此处黄河河道确实是天险之地。滚滚洪流从壁立陡峭的山崖之间穿行,两侧乱石山崖险峻无比。
过一处叫做青铜峡的地方的时候,这里黄河河道距离对岸不过三百尺,但是山崖落差深达百尺。下方河水咆哮,声震数里之外,如咆哮的巨龙一般,令人赞叹。
看起来,张延龄似乎真的是在游山玩水一般,但显然并非
如此。张延龄不断查看河道地形,自然是另有想法。他是在查看黄河沿岸叛军的防务情况。以验证他心中的一个想法。
在抵达灵州之前有人向张延龄建议,是否可以屯兵卡住几处渡口,困死叛军。但这个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宁夏镇黄河以北之地,地域辽阔,土地肥沃,被称为塞上高原,金银之川。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困死叛军,那简直是个笑话。
正因为如此,要想平叛,消极被动的办法恐怕是不成的。
若是没有黄河天险为屏障,倒是没什么大问题。数万大军推进,正面交战,拼的是实力和战力以及谋略。但是正因为有了这天堑阻挡,事情才变得棘手起来。
张延龄也曾想过渡河进攻的可能。但是在抵达灵州之后,张延龄便抛弃了渡河强攻的计划。且不说曹雄的覆辙之前,即便没有曹雄之败,面对黄河天堑,要大规模渡河而攻,都是一个极为愚蠢的笨办法。
不是说此事完全不可行,只是在没有任何的选择余地的时候,最后也只能这么做。
张延龄也想过是否可以偷渡。但很显然也不现实。除了几处渡口之外,数万大军靠着偷渡渡河,更是太天真的想法。山崖耸立,流水湍急的其他河道显然是不可能偷渡成功的。而且对岸叛军显然也会防范这一点。
正因为如此,张延龄为如何率军进攻而颇为苦恼。直到昨日在码头上,杨一清这么一闹,反而给了张延龄一个大胆的想法。
杨一清大张旗鼓的要造船渡河强攻,对岸的叛军也都看在眼里,他们一定是加强防范,全力阻止朝廷兵马渡河的。
叛军的兵马充其量不过四五万人,或许给他们时间他们可以拉更多的百姓充军,增加兵马。但是短时间内,他们不可能有太多的兵马。
杨一清摆开渡河进攻的架势的话,叛军显然将绝大部分兵力都摆在黄河岸边准备迎战。朝廷兵马数万人,叛军自然也要有相当的兵力去防守才可。这么一来,除了黄河沿岸的兵马,叛军后方必定防守空虚。即便有兵马驻守,也必定不多。
由此,张延龄便决定实施他的中心开花的计划。道理很简单,如果张延龄能够将自己手下的三千骑兵弄到黄河以北的叛军腹地去,必定能够立下奇功。只要攻战宁夏城,抓获安化王朱寘鐇,来个内部开花、釜底抽薪、擒贼擒王……则这场叛乱会立刻平息。或许会有部分人拼死顽抗。但是,内外夹击之下,也必然覆灭。
昨天从码头回来之后,张延龄便为自己冒出来的这个大胆的计划而激动不已。所以,他并没有对杨一清的所为做出任何的反应。因为若是要这么干的话,他恰恰需要让杨一清在这里大肆准备渡河,吸引叛军大军的注意力。
当然,张延龄没有立刻下决心,毕竟这个计划虽然令人兴奋,但却极为冒险。很多事情都建立在猜想和预计的基础上,并无真实情报支撑。这让张延龄感到犹豫不决。
但是昨晚史镛的求见却给张延龄带来了许多珍贵的情报,从而最终促使张延龄下定了决心。
从史镛提供的消息里,张延龄得知宁夏城目前只有数千兵马驻守。很显然,这个消息证实了张延龄的猜想。张延龄之所以询问消息的来源,便是要证实这一切的真实性。在得到证实之后,张延龄决定实行这个大胆的计划。
张延龄并没有将计划告诉杨一清,因为计划成功的关键便在于保密。一旦消息泄露,反而会有凶险。倘若杨一清值得信任的话,倒是可以进行一番配合。只可惜,杨一清的所为已经让张延龄失去了对他的任何好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