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解封的档案 第一百八十二章 刘家村的悲剧_页3
更新:05-15 17:49 作者:银河也是一粒沙 分类:军事小说
,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所有人都知道一个事实,南京是守不住的。
从南京的历史来看,无论对手是从长江过来,还是从什么地方过来。
南京都没有守住过。
但是现在的南京是政府首都,政治意义特别重大,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是必守!
这个就难了!
更难的是明知守不住,还不能够让不明真相的群众看出来政府只是做个样子防守。
所以这次南京防卫战的人数不能够多,但是又要让军民们相信政府是尽了力的:不是国军不努力,实在是鬼子太强大。
这就是政府希望传递给全国人民的一个信息,这里面又有一个问题:不能够让普通群众害怕鬼子。
因为一个完全无法战胜的鬼子队伍,会影响到全国的抗战斗志。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
这个任务是由唐生智主动要求接下来的。
这也是个人物,曾经建立过武汉政府,也曾经是天下第一的。
只是后来被常凯申轻松几个回合给挑下了马,并且还丢了军权,这几年里只能够做一个
没有实权的闲职了。
危机!
危机当中有危也有机会!唐生智在接受这个任务的时候,就知道这事难办。
但是是接了防卫南京的任务,立刻就会在全世界面前成为一个知名政治人物。
名声鹊起!
还有一个是他最想要得到的:军权!
想要防卫南京,总要让他手里有军队吧!这样就可以从常凯申手里要来很大的军事权力,能够指挥一大堆的军队。
至于失败?
反正他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
南京具体要怎么防御?这个问题拍拍脑袋瓜就可以了。
为了让所有人相信政府要死守南京,常凯申的“铁卫”中央教导队全部留在南京。
中央教导队是国军当中最精锐的队伍了,无论是装备、人员素质都是最顶尖的。
这样的一支队伍留守南京,足以让世人相信,政府会死守南京。
但是其余的队伍,就全是从淞泸战场上下来的残兵败将了。
现在这些刚刚从战场上打了败仗回来的队伍,士气肯定不如上海时候。
毕竟打仗这种事: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是曹刿论战里面说的。
古人的这句话说出来已经两千多年了,不是没有人知道这些。
只是没有人敢提出来这些。
虽然鬼子已经打到了南京卫戍区布置的前沿阵地来了。
整个南京城里,还是一副歌舞升平的样子。
歌照唱、舞照跳,商店照常开门,工厂正常开工。
好一副盛世繁荣景象。
对这种情况,一千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在金陵秦淮河码头上写了一首对这个时候非常应景的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金陵现在叫南京,秦淮河还是秦淮河,商女现在变成了民国新女性。
南京卫戍区长官部也从不对这个大都市里面的普通群众宣传战时应该做些什么。
唯一宣传得多的就是让这些普通百姓们捐款,喊口号。
于是在二十万鬼子坚船重炮,三面而来的时候,南京群众情绪稳定!
特种连回到南京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六号了。
在这之前的十二月四号句容以东四十里就发现了一支日军便衣先头部队。
日军便宜一触即退。
第十八师团师团长牛岛贞雄收到前面有国军士兵防守,命令队伍连夜前进。
十二月五日第十八师团先头部队径直向句容发起进攻。
第十八师团五十五联队在嘉兴的时候,被一二八师打得减员严重。
前些日子才补充了兵员,现在又恢复了一些元气。
联队长山崎四郎大佐,吸取了前作的教训,这次跟守卫句容的六十六军两个团,稍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