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第六七四章 决胜千里之外(一)_页2
更新:09-17 02:20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军事小说
安南朝鲜也都去得,这等事没什么难的。”
刘钰笑了笑,起身把那几个点心盒子一推道:“还有个事要麻烦史兄。加上之前陛下给的一些钱票,数目不小,派些人给送到松江府去。越快越好,路上注意安全不提……这里面都是钱钞,非是库平的银锞子,一箱就几万,万万小心。”
银票这年月还是新鲜玩意儿,非得资本雄厚、商本丰富的大商,才能发行可兑换银票,之前大顺可是没人有这等商力。那些搞皮货生意、在蒙古放贷、往罗刹卖茶的,距离能有这么雄厚的资本还差几年呢。
只看这样一个小小木箱子,里面竟能装几万白银,史世用也觉得新奇,伸出手掂量了一下,嘿嘿笑了两声道:“谁能想到,这里面装着几万两?那行,我这就去挑人,国公且把箱子封上蜡漆吧。”
…………
淮北盐政改革风声日紧的时候,似乎并未影响到松江府的商业行情。唯一有影响的,可能也就是海运的股价又涨了,废运河,意味着日后京畿贸易权的南方货,都要走海运不走运河了,之前那些搞试营运漕米的,可是要发财了。
除此之外,剩下的看上去也就按部就班。该收货的收货、该准备季风来临之前的西洋货物的准备西洋货物。
兴国公的松江府别院,也和往常一样,停了不少的马车。虽然兴国公还在黄河北边,虽然之前管事的康不怠据说如今在罗刹,但并不妨碍这里面依旧有人管各种各样的事。
虽然前朝赵豫为了移风易俗,搞出来了“松江太守明日来”的典故,一改松江府喜欢打官司的风气。
但刘钰开始影响松江府之后,又反向来了一拨移风易俗,被夸上天的明日来这种根本不是儒家,而是乡愿那一套。
是以这种反向的移风易俗就是鼓励有事去衙门解决。因为时代在发展,作为商业发达地区,再搞什么明日来这一套,那就没有明日了。
饶是如此,各种各样的新衙门之外,还有许多事是需要有官面身份、但以非官方身份协调的事。
这种事,自是以兴国公的松江府别院为中心。
今日来的客人,对这种风格已经见惯不惊。他们坐在一间很大的房间里,旁边一个小隔间,隔间前垂着帘子,里面的人和他们聊事情。
既不是在官厅里说话,而且官厅里也绝对不会有帘子有女人,自然都是一些商业上的事。
和往常一样的客套话结束后,今日来的几个商人忙谦虚了几句说自己都是小买卖。
帘子后的田贞仪便笑道:“你们倒是谦虚了。”
“如今江浙有句话,叫高家管生、薛家管死。谁人不知?”
那个姓高和姓薛的商人赶忙说不敢,不过对这种评价,心里还是高兴的。
薛家是个海商,在大顺下南洋后,抓住了商机,牵头组建了一家专门面向南洋和辽东的贸易公司。
本身原来就是做南洋生意的,整合之后,借着大顺下南洋的东风、借着股本整合,几年时间,就将其余同业的散商打的抬不起头。
外界说的什么“薛家管死”,里面的缘故,自和薛家牵头组建的贸易公司的贸易品有关。
薛家的人,在一二月份,从南洋的邦加等地,收购锡块。
运到绍兴、杭州等地。
绍兴此时号称“锡半城”,以绍兴为中心画圈,几乎垄断了全国的锡箔业。
中国是个重祖先祭祀的国家,伴随着明朝开始白银货币化,那些看起来像“银元宝”的锡箔元宝,迅速流行开来。
显然,这个风俗也是明朝开始的,就像是冥币顶上有面额一定是纸币流行之后才有的风俗。
纸钱像孔方兄,但如今孔方兄多不值钱啊?一个“银元宝”,能换多少孔方兄?这年月又不是纸钞时候,冥币上不能写数额、以至把天地银行弄得跟“津巴布韦银行”似的,自然是“银元宝”横行。
南洋邦加等地的锡,运到浙江,赶在七月十五中元节之前出货。
薛家的商船在六月份时候,装上锡箔,去辽东。
在辽东等到八月十五,大豆收获,再从辽东运大豆来松江府。
然后去浙江装满锡箔,去南洋,面向南洋华人过年时候的祭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