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相 第七十七章石破天惊的安排
听到武则天声音不大却含蕴着滔天杀意的旨意,唐松站的更端正了些,虽然对那首《湘灵鼓瑟》有着十足的信心,但要说此刻他毫不紧张那却是不可能的。
生死之间悬于一线,即便是穿越者,又有谁真能毫不挂心?
或许是承继了祖父上官仪的优良基因,上官婉儿是那种在诗赋文学上极有天赋的人,十四岁时由宫中贱奴一飞冲天被武则天赏识看重,其在文学上表现出的才能可谓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么多年专司制敕拟诏之事,亦是对她这一才能的充分肯定。
既有天赋,眼界亦高。近年来武则天每在宫中举办诗会时,负责最终裁定备家诗作之优劣高低之人便是上官婉儿,因其裁定的结果公允,能为备家所心服。是以上官婉儿渐渐就有了“诗秤”的别号。
此事不管是史书还是唐人笔记中部多有记载,唐松自然知道。以上官婉儿“诗秤”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那首《湘灵鼓瑟》的妙处。
更不可能宋之问,岳子奇两人取中的那二十七人都能写出比这首《湘灵鼓瑟》更好的科举诗。
进士科考试有诗亦有赋,但赋一般较长,且自西汉武帝骚体大赋鼎盛一时之后,以华丽辞彩炫人眼目,但内容却多有欠缺的骚体大赋便有着越来越严重的模式化。简而言之就是骚体大赋“文”胜“质”远矣,且套路化严重,是以自西汉之后就渐渐没了鼎盛时的荣耀。
进士科科试中,众考生几乎是按照同一个套路来,是以赋作呈现出极严重的千人一面的特点。这情形与后世的八股文颇为相似,真正好文学者若非是为考试需要不得不为的话,其实是不太愿意看这些千人一面的东西的。
应试赋文有此特点,又长,加之看圣神皇帝的意思是要立等结果的,实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是以本就不太好赋文的上官婉儿便没有看那些赋,径直将唐松并二十七名取中者的诗作挑了出来。
知道这次看诗的重点是在唐松,所以上官婉儿先将那被取中的二十七首诗俱都看了一遍,心中有了准谱儿之后,这才最后拿起了唐松的诗卷。
展开来先看字,倒也平平。但一看诗,上官婉儿的眉头顿时一展。此次进士科所出《湘灵鼓瑟》的诗题,题旨是取自《楚辞.远游》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唐松诗卷上写的是: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诗的开头两句点题,赞湘灵善鼓瑟,优美动听的乐声常常在耳边萦绕。以科举诗而论,这开篇点明题旨的两句诗可谓是极精到了。
随后便是想象驰骋,湘灵美妙的瑟音吸引了水神冯夷,冯夷好此绝妙瑟音,忍不住于水上合节欢舞。但冯夷其实并不曾真正听懂瑟音中隐藏的哀怨凄苦,亦使他的欢舞显得徒然。
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灵的心意的,譬如西汉之贾谊,譬如历代被贬谲南行而经过湘水的天涯失意人。
中间这四韵,一共是八句,极力描绘湘灵瑟曲的神奇力量。这就使诗句避免了科举诗中盘常见的呆板叙述,显得瑰丽多姿,生动形象。
然此诗最佳妙处还在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前诗紧扣题旨,反复渲染,已经将湘灵鼓瑟之妙绘写的淋漓尽致。倾听妙曲,想见伊人,但诗中竞不曾直面写到湘灵。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其间真有无限扑朔迷离的怅惘,用词堪称极妙。
而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之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这最后五字实是神来之笔,将此前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绚丽多彩的世界,瞬间归于烟消云散,让观者由瑰丽的想象世界回到现实。地点依然是湘江,依然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恬静的山水美景中,给人留下无限悠远的思恋。
上官婉儿看诗极快,也很静默,但看完最后这首《湘灵鼓瑟》,却忍不住的发出了一声幽远的轻叹,若非囿身于这富城之中,她还真想去楚地走走,去湘水走走,去听一听那湘灵的绝妙瑟音。
有诗文天赋者每遇佳作便好沉迷其中,这是伴随天赋而来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