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相 第二百零八章变与不变_页2
自然有利于土地的保水保墒;至于精耕细作之法,原本就是为了更有效利用土地、农肥及水利灌溉,亦是对抗旱情的良法。务请狄公三思”
闻言,狄仁杰深深蹙起了眉头。大唐自高祖定鼎长安以来,至今已近百年。百年间地域面积并无太多扩大,但人口却已倍增。随着人口大量增加,而朝廷掌握的可授之田却早已见底,国朝初年所推行的均田制其实早已名存实亡,连带着依附于均田制而存在的府兵制也已走到崩溃的边缘。
田亩数量无甚变化,人口却在日日增多,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天下间失地农民,也即所谓的流民数量不断增加。要解决这一矛盾无非两种途径,一则是开疆拓土;再则便是提高当前土地的利用效能,用同样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
在原本的历史中,唐玄宗于执政中后期频繁发动对外战争,主观上固然有好大喜功的因素,客观上也是为应对人口膨胀的不得已之举。但事实证明,单纯依靠开疆拓土来解决人口问题的方略并不算成功。军队在这一过程中实力膨胀太快。最终化身为一头无人可制的怪兽,反噬了唐王朝自身。
即便历时八年平定了安史之乱,军方割据的藩镇之祸亦一直延续到唐末,并成为导致唐朝走向灭亡的三大主因之一。
有此可鉴之前车存在。主动在大唐内部进行生产力的变革反倒是化解人口矛盾更为有效的办法。流血更少,社会所需支付的成本更低,而社会财富的增加亦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这些个简单的道理狄仁杰焉能不知?但要在眼下推广此事,他却难下决断。
新皇登基未久,天下方归李唐正朔。从政治上考量,现在推行任何一种变革,哪怕是看来风险并不大的变革都有可能引发政治动荡……
良久之后,在唐松热切的眼神中。狄仁杰缓缓声道:“农桑为天下之本,唐松你能在农事上用心甚好,然则现在时机未至,此事倒不宜操之过急”
眼见唐松还要说什么。狄仁杰摆摆手道:“欲速不达”
目睹此状,唐松长吐一口气后转身退出了人群。
狄仁杰是个名臣不假,是个好官也不假,但惜哉他心中执念太重,如今心中念兹在兹的便只有李唐江山。竟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然则若要按王朝时代的标准来看,他愈是如此反倒越显忠诚,也愈增其名臣声望。这个世界。有的时候真像一幕荒诞的舞台剧,是非对错都难以区分的清楚了。
萧杀的冬日。唐松孤零零站在十里长亭一侧抬眼四望那一片不见什么青苗的田野,心中愈发思念卧床不起的陆元方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在此刻,唐松对这句话的份量之重有了深切体会。也更加明了陆元方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员能说出并奉行这样的话又有多难。
在方今天下十数万官员中,陆元方的声望与地位虽然不及狄仁杰,但在唐松心中,那位人称“君子”的老人却更让他发自内心的亲近。
事实上陆元方从未给过唐松什么私利,相反,因为他分配下来的任务,唐松在付出劳累的同时还额外惹了不少麻烦。
这份亲近与私利无关,这是一位将死老人博大胸怀自然生发出的感召之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如是也!
便在唐松心念陆元方之时,狄仁杰派出去前探的长随回来了,随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人。
这人唐松认识,正是当日他将水晶送出京时派去护卫的六个禁军退役老卒之一。
老卒面色如铁,嘴唇,尤其是手上有着明显的皮肤皲裂,显然是一路上极苦,但其精神状态却颇为振奋昂扬。
两骑到后,老卒翻身下马向众人行了个团礼后朗声言说小姐不敢当诸位重臣亲迎,已由另一处侧门进京。待安顿下来之后自会亲往诸位重臣府上请罪并致谢礼。
见惯了前武周宗室的跋扈与太平公主出行的车马煊赫之后,水晶的这番低调不仅没让狄仁杰等人生气,几人相视之间反是朗声而笑,其间的欣慰与赞许之意真是再明显不过了。
这次出迎虎头蛇尾的结束,众人随即返城。狄仁杰等直接去了皇城,唐松本也有意如此,但走到半路时却又将马头一拨回到了自己家。
进了家门刚绕过照壁就一头撞上了唐达仁,唐松心底一声哀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