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梦缘 第一章与母还乡_页2
但在我们眼里却不是位好朋友,好玩伴。并且妈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我们多和聪明人玩······”当天赐问及的时候,父母则以小朋友们长大了,要好好学习,没时间陪你玩了的理由搪塞过去了。
后来,随着天赐的长大,他不再痴迷于玩具了,反而爱上了书。父母自然是欢喜,更令人高兴的是天赐学会查字典后能独立看书了。他一般先用字典过一遍,然后不借助字典看几遍,直到他能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说出来。而每当这时,父母就会给他添置新书了。第一次回老家过年时,天赐将玩具拿了回去,此后每次回去他都会将穿不了的衣服,看完的书带着,回去后放在爷爷做的木箱子里保存、留念。以至于他现在的行李如此少。
这一夜是如此得难熬,但又是如此的短暂。三人怀着不同的心思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入睡了。
第二天,晨光抚摸大地,给人以无尽的享受。天赐母子俩儿作别当家人,踏上了回故乡的征途。
天赐在外面是很乖的,从不多说一句话,行走的时候总是形影不离地跟着妈妈,坐下时就静静地看书。有时母亲甚至认为天赐并不是真的笨,是装出来骗大家的,而且大家都被蒙在鼓里了。至于所谓的怪病,只是父母给众人,包括天赐的一个解释罢了。不过理解东西慢,不爱说话就是“笨”吗?天赐的母亲以前与大家一样,都认为这不是“笨”,是啥?不过,在有了天赐后,她改变了看法,可大家都认为这是“笨”,她一个人的反对又有何用?
坐了两天半的火车和半天的长途中巴,母亲与天赐终于来到了离家乡最近的镇上,望着仍不时干呕的天赐,母亲心中有些疼痛。“天赐,好些了吗?,现在快到家了,我们就走回去吧,反正才一个小时的路。”天赐默默地点了点头。母亲又道:“既然要走那么长时间,那么我们先去吃点东西吧。”于是母亲拉着天赐找了家饭店随便吃了点东西,然后就在你多言我一语中回家去了。
走了许久,终于到家了,这是所位于半山腰的木屋,有些年岁了,占地约百平米,虽没有雕龙刻凤,但却有种质朴的美。天赐母子俩儿还没进院子,一只狗却冲了出来,朝着她们叫了一会儿后,认出了她们,边吐舌摇尾边不断地往她们身上扒拉,天赐摸摸它的头用以安抚。
“爸,妈,我们回来了。”母亲话毕,一位老妇人走了出来,头发灰白,面色黝黑,有那么一两缕皱纹附着,眉眼里布满笑意。“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你们吃了吗,我帮你们弄点饭吃。”
“妈,我们吃过了,不用再麻烦了,爸呢?”母亲拉住奶奶,说道。“他呀,做活儿去了。要过会儿才回来。”接着她们就边干活边聊天,天赐在一旁打下手。奶奶不时询问天赐,天赐也边回答边问,双方都在了解着对方。
“叮······叮叮······当!”黄昏时分,屋外传来铃铛声响,原来是爷爷牵着牛回来了。这时饭菜也要做好了,奶奶正炒着最后一盘菜,“退火!”奶奶说道。母亲连忙将柴火从灶里取出。天赐先将灶头上的菜端上桌,然后掀开蒸子(“蒸子”,贵州的一种竹制的利用蒸汽煮熟饭的工具,呈柱形),盛好饭,摆在桌上。一家人围着桌儿按主次坐下,吃着饭,说着话,显得其乐融融。
吃罢饭,天赐抢着洗碗,因为他不想吃干饭,成为家里的拖累。母亲提着木桶去猪圈喂猪,奶奶盛了点饭菜喂不知何时在灶台上趴着的猫,爷爷则安然地坐着抽着草烟。天赐很快便将碗碟洗尽,看着灶上吃食的猫,天赐猛地脑袋一震,“哦,还没喂狗呢!”说完,他就舀了一大碗饭,佐以些许剩菜,在狗期许的目光下倒进比天赐年龄还要大的石头做的狗槽。
夜已到来,屋外传来蛐蛐儿的鸣叫,爷爷奶奶和母亲都进屋去睡了。天赐“吱呀”推开厚重的木门,然后进屋,关门。他坐在床上发呆:“这儿是我的家,以后就要一直在此生活了。”
过了一小会儿,天赐像是想到了什么,“骨碌”翻下床,从床底拖出四只小箱子,一一打开。其中两个里面尽是天赐以前的衣服,一个里面有书和玩具,另一个里面都是书。天赐将箱子里的东西观看、抚摸,眼里净是温柔,而后又将带回来的看过的书放进箱子,并把箱子推回原位。最后他从书包中拿出他近期在看的那本书,在桌边用点着烧着“油桐子”油(“油桐子”,油桐树结的果实,可榨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