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外志 第二十六回_页2
向的目标,目的分明是联络羌人,先取陇右。
姜维本是陇上豪门出身,据说他姜家和羌人关系一直不错,所以屡次攻打陇西,这本在情理之中吧。不过这家伙也狡猾,要取陇右,先出祁山,每每兜个圈子西进以迷惑我军。我和他交锋次数不多,竟然事先没能总结出这个规律来,邓结巴可和他打交道不止十来回了,当年跟着陈泰老头就和姜维干过无数仗,所以他算姜维,比我要算得明白。
我虽然想通了这点,但终究是马后砲,这个时候整合全军于后追击,恐怕还没等看到蜀军的旌旗,姜大胆就已经被邓结巴给打败了,忙活半天,还是一点功劳都沾不着。这可怎么办呢?我只好再次召来幕僚们商议。
商议的结果,为今之计,只有疾趋临洮,断姜维的后路。就算邓结巴打败了蜀军,只要不是全歼,蜀军肯定就近南归牛头山,到时候我以临洮为据点截杀之,多少能斩获一些首级,功劳算不上大,总好过空手而归。于是我留刘睿继续守着西城,以防万一,叫李越率步卒于后,亲与秦锐、钟爱华等将率羌汉千五百骑快速西进,直下临洮。
且说临洮在洮水以南,洮水自西向东,在临洮城外折而向北。临洮与天水之间有座高山,名为武山,主峰高两千仞,当真巍峨陡峭,险踞一方。那高峰之南,有个小镇,名叫闾井,当我统率羌汉铁骑驰近闾井之时,忽听身左山崖上一棒鼓响,匆忙转头望去,只见张起无数旌旗,斗大一个“姜”字迎风招展。
我这一惊非同小可——“呀,原来姜维早知我会来赶,却预先在此等我!”匆忙勒住兵马,仔细朝山上打量。只见蜀贼旌旗虽密,兵却不多,看着不似主力。随着鼓响,军士们两旁分开,当中推出一辆双轮小车来,车上一人,羽扇纶巾,指我笑道:“魏狗,中谋计也,还不乖乖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若非诸葛亮已经死了无数年了,就看此人打扮,与民间传说孔明一般无二,我还会以为那老家伙又从坟里爬出来了呢。细观此人,三十上下年纪,倒也相貌堂堂,只是一张瘦脸毫无血色,两道吊眉如遇重丧,多少有点阴气森森。眼看蜀军在山上,我在山上,相隔岂止一箭之地,我也就暂时定下神来,大叫道:“来将通名!”
对方羽毛扇轻轻一挥:“某乃姜大将军幕下长史谷书是也。”
哦哦,这个就是曾经建议姜维撤汉中重门的长史谷书谷文海呀。我曾经向大猫打听过此人,大猫当时一撇嘴:“纸上谈兵,书蠹一个!”他说这谷文海自诩智广,好为姜维划策,虽然策必不中,但因为崇拜诸葛亮,所以深得姜维信任。撤汉中重门就是谷书和大猫一起提出来的,大猫乃是受黄皓的亲信、右大将军阎宇指使,只想姜维吃个大败仗,他好取姜维而代之,而谷书出此计,倒还真以为是有用的呢。
既然姜维没有露面,只是出来一个谷书,我的心情彻底放松下来。想想也是,姜维不可能料不到我会于后追赶,他预先派一支部队伏在半路,截击也好,拦阻也好,都是题中应有之意。然而奇怪的是这谷书不去占据闾井,倒上山去,究是何意?
他总不会去学马谡,以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就可以打败我吧?
我正在琢磨如何行止才好。敌人在山上,我所部又都是骑兵,仰攻肯定是要吃亏的,可是又不能放着他不管,我前脚一走,他后脚肯定下山来——对呀,那家伙又何必现在现身?先放我过去再下山岂不是好?难道他已经算到我后面还有步兵跟进么?我不如在此暂歇,等李越率步兵到来,然后一起攻山,或者留下一支部队监视敌人,自己放胆西进。看山上蜀贼的样子,应该不超过五千步卒,我有两万余军,都聚齐了,还怕他么?
正在这样想着,突然山上又是鼓响,只见谷书把羽毛大扇一挥,蜀军呐喊着就疾冲下来。这还真吓了我一大跳,那家伙究竟想干什么?我知道他是书蠹,是好谋而无谋之辈,可没想到竟然无谋到了这种地步!居高临下,确实势如破竹,然而我所部不是步兵呀,是骑兵呀,他以步卒从山上冲我的骑兵,那不是失心疯了吗?
不用等我下命令,秦锐和钟爱华脑袋虽然不大好使,这点临阵经验还是有的,当下骑兵“呼啦”一声左右分开,驰出一箭之地。我本人也跟着秦锐那一队汉骑,就在宽度不大的道路上猛向西跑,然后兜个小圈子绕将回来。时机把握得真真好,我们才转过头,蜀贼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