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第九百二十二章突袭
更新:07-05 17:04 作者:远征士兵 分类:军事小说
接着张弛就不知道那头发生了什么,因为这一个排的突击队员很快就消失在水雾中不见了踪影。
从这方面来说,张弛倒更希望自己看不见,因为如果自己看得见的话也就意味着敌人能看得见。
带领这支突击队的是个叫马力的连长。
这名字是取自“路遥知马力”,由此就可以看出他的父母是有点文化的……事实上,马力的爷爷是清朝最后一批科举考试的进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1904年)
马力原本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书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本应该在大学里完成学业然后继承父亲创办的报社。
但谁知道会有这个抗日战争,而且远征军还大量招收有文化素质的兵……抱着一腔热血的马力瞒着父母就报了名,然后就被送到了缅甸。
此时的马力不敢多想,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负的这个任务有多重要。
一团团烟雾在眼前晃过,耳边只有枪声和炮声,时不时还有几发炮弹在周围炸了开来掀起大片的海水从四面八方向自己扑来。
马力不由担心的朝后望了望,他身后就是一名火箭筒射手……马力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因为这支部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就像之前说的,因为空降及战场的形势建制已经打乱了。
马力只知道这名火箭筒射手瘦瘦小小的,看起来就像是个小孩,于是他就称呼他为“小年轻”。
马力朝火箭筒扬了扬头,意思是让“小年轻”保护好火箭筒不要让它受潮。
“小年轻”点了点头,嘴角微微一笑,似乎是在说:“放心,我能应付!”
计划看起来很简单,就是绕到“虎式”的侧翼然后将其击毁。
但马力很快就发现占事情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
首先是敌人的位置。
“洪泛区”里的烟雾和水汽的确能为突击队提供掩护,但同时也使突击队员睁眼如盲……眼前就灰蒙蒙的一片,能见底就只有几米,根本就看不到目标。
其次就是火箭筒发射的问题。
要知道火箭筒的重量有九斤左右,火箭弹的重量有三斤。这样的重量在陆地上或者算不了什么,但在水里而且还是不断浮动的水里……扛着这十几斤重的东西保持平衡都不容易,就更不用说瞄准并命中目标了。
但此时的马力也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他没有其它选择。
张弛显然是没考虑到这方面的难处的,他更多考虑的是战略或是计划上层面的问题,至于具体实施及实施中会碰到什么困难……没有去切身的做一遍还真很难发现。
这也是部队在进攻之前往往要进行演习的原因之一。
又往前游了一会儿,马力就找到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德军坦克不断的朝我军方向射击,枪声和炮声以及机枪、坦克炮发出的火光就暴露了它的位置。
于是马力就朝跟在后头的战士们打着手势,告诉他们目标就在前方,让他们按作战队形散开准备进攻。
战士们很快就做好了准备。
但这时马力却不知道该怎么打了,因为第二个问题没能得到解决。
继续往前游到达浅滩吗?
这样做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那时敌人就近在咫尺了,自己这支突击队很可能还没来得及发射火箭弹就被敌人打死在海水里……毕竟突击队没有任何掩护,所倚仗的只有水汽和烟雾的遮挡。
就在这里发射火箭弹吗?
定位或许不是问题,因为此时已隐约可以看到“虎式”的轮廓,这或许是拜“虎式”的发动机散发出的热量及排出的废气之赐。
但要在这种情况下打中它……
马力不由把目光转向了“小年轻”。
“小年轻”明白马力的意思,他考虑了下就点了点头,表示可以试试。
事实上,现在也只能碰运气试试了,没有其它选择。
于是三门火箭筒就在射手的操作下做好了准备,然后装填手装弹……每一步都做得很艰难,因为他们要依靠浮具保持平衡。
到了瞄准就更是让人头疼……火箭筒本来就精度低、风偏率高,在陆地上有风的情况下几十米距离都未必能命中(能否命中有时就是看人品),现在他们却还在摇来晃去的浮具上,时不时附近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