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妓到巾帼豪杰之梁红玉 第七十五章
.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play:none;visibility:hidden;}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绍兴四年,韩世忠任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驻扎镇江。
岳飞收复襄阳等六郡后,伪齐皇帝刘豫见形势危急,立即派人向金乞援,金太宗完颜晟命元帅左监军金兀术率军五万,与伪齐军联合,自淮阳等地,兵分两路,南下攻宋。金兀术不甘心黄天荡之屈辱,想报此一箭之仇,他企图先以骑兵下滁州,步兵克承州,如期得逞后后便渡江进攻杭州。
九月二十六日,金军攻楚州。
为保长江不失,韩世忠军自承州退守镇江。
赵构得报,很是焦虑,便召集大臣们商议。
众臣议论纷纷。赵鼎等人力主齐力抵抗,绝不能让金兀术再次得逞。
秦桧则持不同政见,他此时已经担任宰相,位高则说起话来份量自然比过去要重了许多。
他启奏说,圣上,微臣有一条妙策,可安天下。
赵构说你便奏来,让朕听听。
秦桧便说此妙策只用八个大字既可概括,其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当时金人入侵,长江以北的土地大都被金国占领,金人还在中原建立了刘豫作傀儡皇帝伪齐国,南宋偏安江南,只是一个小朝廷的局面。这八个字的内容,却包括了承认金人吞并的大宋领土为金国的合法土地,承认刘豫的伪齐国;宋国放弃两河、中原、江淮之地,不必再谈收复中原;从北方逃难来的汉族老百姓,一律送回他们的原籍,使他们成为金国人或伪齐国人;而被金国掠去的江南臣民则不须送还,任由他们成为金人或伪齐人均无不可。
此议一出,舆论大哗。
赵鼎立即反驳秦桧,说这“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实在可恶,换句话说,这就是要承认金人占领的大宋国土合法化。更加可恶的是,大批不愿降金而南下的北方人士,都必须回去接受金人统治,就等于大宋解除武装,自毁长城。此乃是彻头彻尾的卖国主张。
秦桧并不怯懦,他仍然强调自己的理由:反正北方已非我有,这是已成的事实,何不承认事实以换取和平乎?
沈与求则说,所谓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实在荒谬。但不知包括圣上在内的来自北方之人,如何处置?
此话像一颗爆竹炸响在朝堂之上。众人多指责秦桧的主张,认为此番主张不但荒谬,而且实属对圣上之大不敬。
赵构本来是畏金如虎,准备和金人妥协求和的,可是听了秦桧这个主张,再见朝堂上群臣义愤填膺,哪里还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沉吟了许久,才说道:沈爱卿所言有理。秦桧所谓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就是北人,将归到哪里去?
秦桧这才联系实际,觉得自己所言的确不妥,应该换上一种说法才好。可是说什么才好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干脆便装上了哑巴,不再言语。他心里亦害怕赵构大怒,责罚自己。
秦桧的议和主张自然没有收到效果,而且还弄得自己声名狼藉。
然而,金兵可不管宋国朝廷上议和还是抗击,他们的攻势凛厉。前方战报不断传来,金兵的先头部队已经接近扬州。万分危急呀。
君臣知己
赵构极其害怕重演前一次金兀术率金兵攻入杭州的悲剧。若是那样,就算是能保住性命,可海上流亡的经历实在太过悲惨了呀。再说能否保住性命也是个未知。
他思来想去,觉得在朝廷之中,众多大臣并非能够理解朕意,尤其是他最为关心的性命安全,似乎没有被众臣列为头等大事。这才是让他极为忧心的啊。
最为理解朕意的还真就非秦桧莫属。虽然秦桧所言被众臣驳斥得体无完肤,然而他的求和意图却与自已不谋而合。他必须与秦桧私下密谈,以求得万全之策。他便在退朝之后,令太监悄悄将秦桧召于偏殿。
秦桧拜见了高宗后,赵构便让贴身的太监退下。他显然是不想让太监们知道自己与秦桧密谈的内容。
秦桧心中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