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结_页2
更新:09-05 09:26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军事小说
现在徐光启较陈继儒,董其昌二人,尚且名声不显,也没听说过哪位官场大牛招揽过。
所以林延潮就打算抢一个先手。
林延潮也是修书一封给他,结果仍是被拒绝了。
拒绝原因是,父母尚在,不敢远离。
话一般到了这里,也就打住了。林延潮却打听他家庭状况,听说他本来家里很有钱,但后来家道中落,只能务农为生。
林延潮听此后命人送去十两银子。
拿到银子后,徐光启十分惶恐,亲自来归德见了林延潮一面,将家里情况说了一遍。
说他的祖母徐氏刚刚病故,去年他家里又遭了水灾,父母又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徐家上下是靠他一个人撑着,他是无法远离家中。
林延潮听他的说明,知道此人确实至孝,自己看来是又招揽不成了。
如此与其强留,倒不如留一个缘法,于是林延潮再拿给他十两银子。
这钱犹如雪中送炭,令徐光启十分感动。
徐光启的十动然拒,令林延潮对华亭三杰的招揽彻底失败。于是林延潮心想与其继续在挖历史上名人的事走下去,真是事倍功半。
倒是自己不争不抢下,孙承宗,陶望龄,郭正域,袁可立,左光斗主动上门。
如此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与其挖人,倒不如自己培养人才呢?
林延潮当年读书时,就十分敬佩曾国藩。
曾国藩的治幕是有手腕的,他幕僚团阵容,唯有胡宗宪可与他相提并论。
但二人当时都已是封疆大吏的身份,什么样的人才请不来。而自己虽有三元名声,但位不过知府,要真请到如董其昌,陈继儒这样的一流人才,还是不行的。
特别是有功名的人,都是喜欢去当朝宰辅,或者是致仕大员下面担一任幕客,先有了靠山,将来无论是考取进士,还是在官场上都方便的多。
所以林延潮也当唯有从没有功名的人培养起。
因此林延潮继续招贤,虽之后都没有来什么有名望的人物,甚至不少都是没有功名在身的。
但林延潮不计较,凡在水利,以及钱庄经营上有一技之长的,都召入幕下。
就在这时,传来了巡抚杨一魁向朝廷请致仕,而后朝廷派顺天府尹臧惟一来河南替杨一魁任河南巡抚的消息。
新任巡抚到任,岂是小事。正所谓一人一政,对于林延潮现在要卯足全力干大事的官员而言,最忌讳的就是上面的人事变动。
若新任巡抚到来对贾鲁河疏通的事,有什么更张,那么林延潮的政绩就要凉了。
但是新任巡抚到任,林延潮就着急去巴结,会被官场中人诟病,同时身为知府也不易轻离治地。
于是林延潮找了一个视察贾鲁河的由头,''顺路''就拐到了开封府。
林延潮到开封府第一件事,就是先去送杨一魁离任。
林延潮以往与杨一魁相处很好,在马玉之事上,二人相互借重(勾结),各自铲除了心腹之患,送送也是应该的。
话说回来,杨一魁在河南有政声,解决了不少前任巡抚留下来问题,打压了宗室气焰,干掉了马玉,初步平定了前年河南大水,淹没百里的灾患。
但是去年为了应对潞王就藩,杨一魁在马玉逼迫下,下令各府对百姓催科,间接导致开春后粮价暴涨,民不聊生。
于是杨一魁被潞王一党的御史以扰民,赈济无方的名义弹劾数章。
这件事对于杨一魁而言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讽刺。杨一魁受不了这气,一怒之下,就向朝廷请求了致仕。
然后天子也就答允了。
所以杨一魁离去时有几分凄凉,百姓怪他,天子怪他,连九泉之下的马玉也怪他。
做官做到这个地步,也是悲催。
码头上寥寥无几的官员相送后,倒是林延潮赶来时,令杨一魁有些触动。
“宗海,老夫已不是河南巡抚,此后与百姓无异,你实在不必冒着离境的风险,来开封相送啊。”
林延潮暗道,惭愧,谁是来送你的。我是顺路的。
林延潮面上道:“抚台休要这么说,抚台在林某心中,